2025-07-17 15:09:45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76 |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百里镇柳青村正通过创新举措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省级中心村建设进程里,柳青村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不仅为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更在促进村民增收、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家门口的“就业站”,鼓起村民“钱袋子”
以往农闲时节,柳青村不少村民只能赋闲在家,收入来源单一。以工代赈政策落地后,村里的道路改造、水利设施修建等项目成为村民们的“就业站”。村民们无需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工程建设,赚取劳务报酬。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6名村民参与到以工代赈项目中,人均增收达到5000元。村民程大叔笑着说:“以前农闲没事干,现在能在家门口干活挣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这种家门口的就业模式,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又增加了家庭收入,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实惠。
技能提升“充电站”,开启发展“新路子”
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赈”的短期效益,更着眼于村民技能提升的长远发展。村级劳务公司为村民们提供了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涵盖道路施工、水电安装、建筑修缮等多个领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村民们逐渐掌握了一技之长,为未来的就业拓宽了道路。村民小余经过道路施工技能培训后,技术日益娴熟,如今已成为项目施工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截至目前,已有26名村民通过培训获得了相关技能证书,为柳青村培养了一批懂技术、能干事的乡村人才,为村庄后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开启了乡村发展的新路子。
乡村建设“新引擎”,绘就振兴“新画卷”
随着以工代赈项目的持续推进,柳青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着污水处理项目完工,居民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原来天热房前屋后就有难闻气味的问题得到改善,现在居民区都是自然的气息。曾经遗留的少量旱厕也陆续进行了改厕,路边修建起了公共厕所。灌溉困难的农田有了完善的水利设施保障。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更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项目落地,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得以更便捷地运往市场,乡村旅游也逐渐兴起。如今的柳青村,正以崭新的姿态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工代赈政策在太湖县百里镇柳青村的成功实践,是乡村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有益探索。未来,百里镇将继续深化以工代赈模式,让更多村民从中受益,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辛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