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15:09:11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80 |
入夏以来,小池镇境内皖水支流蜿蜒穿境,大小水库、池塘星罗棋布,这些自然水域在夏日骄阳下泛起粼粼波光,却也暗藏溺水风险。小池镇以 “动态防护、全域覆盖” 为核心,给每片水域系上 “安全绳”,让防溺水守护全天候在线,用 “人防 + 技防 + 制防” 的组合拳,筑牢生命安全的 “隐形堤坝”。
“村东头的老池塘岸边泥土松动,已加装防护栏;皖水段浅滩处水流变急,新增 2 块警示牌和救生浮具……” 在小池镇防溺水领导小组的工作群里正实时更新着隐患整改进度。
小池镇对辖区内所有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开展 “拉网式” 排查,为每片水域建立包含位置、水深、周边环境、风险等级的 “电子台账”,标注 “危险水域” 538处,为 小型水库配备救生圈、救生绳、长竹竿等应急物资,让风险点从 “隐蔽处” 走到 “阳光下”,从 “无人管” 变为 “有人防”。
由党员、村干部、退役军人、热心村民组成的 三十余人“防溺水巡逻队”,分时段对重点水域开展 “早中晚” 三班巡护,遇有危险及时劝导制止。学校实行 “放学前 5 分钟安全教育” 制度,教师每天放学前结合天气、水域情况提醒学生;家长签订 “监护承诺书”,配合学校做好周末、假期的看管,形成 “学校 + 家庭 + 社会” 的无缝衔接防护链。
靠巡查 “织密网络”,让安全 “不缺位”
“孩子们,这里水深石头滑,快到岸边来,可不能在这儿玩水!” 黄昏的东堰口水库边,巡逻队员发现几名孩子在浅水区嬉戏,立即上前劝导并联系家长接回。这是小池镇强化日常巡查的常见场景。小池镇发动沿岸村民担任 “义务观察员”,在自家门口留意水域周边情况,发现危险及时通过村微信群或电话上报。传统巡查方式的细化落实,让防溺水守护从 “被动应对” 转为 “主动防控”,为水域安全加上 “定心锁”。
从给水域 “建档案” 到靠巡查 “筑防线”,防溺水不是季节性的 “突击战”,而是需要持续发力的 “持久战”。如今,行走在小池镇的河岸塘边,防护栏、警示牌、救生设施一目了然,巡逻队、义务观察员、应急网络时刻待命,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命与安宁。(杨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