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15:10:20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91 |
在大石乡五合村,有一位名叫陈凤娥的普通农家妇女,她用一颗肾脏延续了儿子的生命,用坚韧与奉献诠释了母爱的伟大。这个朴实无华的故事,在乡邻间口口相传,成为一首回荡在田野间的生命赞歌。她被评为2025年第一季度“太湖好人”。
十几年前的一场意外,彻底打破了陈凤娥家的平静生活。时年25岁的儿子不幸遭遇车祸,并导致严重肾衰竭。当透析机冰冷的运转声取代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这个农村家庭开始了与病魔的漫长拉锯战。频繁的透析、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支撑家庭,陈凤娥的儿媳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白天在工厂拼命工作,晚上赶到医院照顾丈夫,日复一日,毫无怨言。而远在老家的陈凤娥则一边照料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孙女,一边四处打零工筹措医药费。尽管生活艰难,这位坚强的母亲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每次与儿子视频时都强忍泪水,用温暖的笑容鼓励儿子坚持下去。
多年的透析治疗并未让儿子的病情好转,换肾成了唯一的希望。当得知需要匹配肾源时,陈凤娥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主动要求做配型检查。
幸运的是,配型结果显示母子二人匹配成功。手术后,陈凤娥和儿子顺利出院。考虑到上海的生活成本高,陈凤娥决定回老家休养,儿媳则留在上海,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处于康复期的丈夫。
回到老家的陈凤娥,伤口还时常隐隐作痛,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但一想到儿子后续还需要大笔治疗费用,还有年幼的孙女要养,她顾不上休息,很快又开始找活干。
村委会了解到陈凤娥家的情况后,帮忙安排她一些打扫卫生的零活,并帮助申请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支持。可陈凤娥总想着多攒点钱,下午又去村里的种植基地打零工,哪怕身体有些吃不消,也咬牙坚持着。村民们也纷纷伸出援手,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捐款帮助。如今,陈凤娥的儿子虽仍需终身服药,但已能正常工作生活,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在基地里做点零工,也能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他们小夫妻俩在上海打点零工,孙女也长大了,虽然儿子终身都要吃药,但是日子还过得去,得益于社会上好心人帮助,我打心底里感激他们。”陈凤娥告诉记者。
陈凤娥用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奇迹,更是一曲亲情的赞歌,在五合村广为传颂,感动了无数人。
大石乡五合村妇联主席沈力平说:“陈凤娥的故事特别让人感动。儿子生病后,她和家人没被困难打垮,她自己又忙家里又打零工,还捐肾救儿子,再难也鼓励儿子。这种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后面我们也会持续关注他们家的需求,帮助他们把日子越过越好!”
走过最艰难的日子,陈凤娥现在最享受的就是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每天除了干活,她最大的乐趣就是侍弄自家的小菜园,青翠的蔬菜长势喜人,就像她对生活的期盼一样生机勃勃。偶尔儿子打来视频报平安,她就能高兴一整天……(记者:刘 鑫 徐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