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09:00:14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70 |
近日,一名博主在武汉市某生鲜市场一摊位购买一条草鱼,当博主提出“鱼不杀”的要求后,两名鱼贩情绪激动,女摊主拿走已过秤的鱼并称“给你换一条,你不杀要先说。”该博主坚持要称好的鱼且不杀,该摊主叫嚣“买鱼不杀就是闹事”“老子打死你”。并用秤砣砸向博主脚踝、抢走其手机,与博主同行的摄影师也被打致头部出血。博主随即报警,男摊主被赶来的民警控制并带走。汉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回应称已立案调查正在处理中。
将过秤后的水产品宰杀、清理干净后交给消费者,这是如今大多数水产品市场商贩通常的做法,这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商贩的工作量。但通过这位博主买鱼拒杀被砸的遭遇,不难看出买鱼必须杀鱼背后,暴露出当前部分集贸市场“鬼秤”监管漏洞的尴尬。
实体经济尤其是集贸市场,消费者买的是商品,消费者公平交易后,对购得的商品无疑拥有法定的选择权和处置权。正如在曝光的这起案例中,消费者既有让商贩杀鱼的权益,也有选择不杀、买活鱼回家的自由,这本身是消费者合理且合法的要求。但这两位摊主执意要求更换或直接宰杀遭拒后,竟然动手打人,并发出“买鱼不杀就是闹事”的怪论。显而易见问题的焦点在于“鬼秤”的存在,实则担心消费者复秤从而揭开其“鬼秤”背后的猫腻。
所谓“鬼秤”,是指被非法改装的电子秤,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让卖家达到缺斤少两的目的。它常常出现在现杀活禽、海鲜等买卖中,不仅形式五花八门,且具有极强的隐匿性。在曝光的这起案例中,当消费者提出鱼不杀的要求后,商贩首先力主换鱼,目的是试图通过遥控装置或一键重启恢复其足斤足两正常的计量功能,当消费者反对换鱼后,摊主执意直接宰杀,原因在于宰杀后除去内脏随手一扔,短斤缺两死无对证,取证几无可能。
客观而言,“鬼秤”带来的是劣币驱逐良币,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的是市场的公平秩序,带偏的是社会风气。在倡导诚信社会建设的今天,整治“鬼秤”乱象迫在眉睫。只有精细化的监管手段、日常化的监管措施和长效化的管理制度,“鬼秤”才有望从根本上杜绝。作为商家,要坚守货真价实的基本商业逻辑,始终坚持诚信至上经营理念,试图搞强买强卖、“鬼秤”缺斤少两、欺诈销售这一套的一锤子买卖的生意,长期来看既不可持续,早晚也会砸了自己的饭碗。作为消费者,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意识和维权动力,切莫因“鸡毛蒜皮”小事和“怕麻烦”而纵容、助长这种“歪风邪气”。作为市场经营管理方,要在加强商户诚信经营教育的同时,加强日常巡查和精准监管,决不能对“鬼秤”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更不能将维权的消费者当作“敌人”。作为市场监管职能部门,要真正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不定期、不打招呼进行暗访检查,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对那些使用“鬼秤”无良商家出以重拳露头就打,让“鬼秤”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我们期待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鬼秤”整治工作,积极行动起来,综合施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合力杜绝“鬼秤”、捍卫“公秤”,共同守护公平交易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