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宛新平:感受春风中跳动的“法治”脉搏
2025-04-30 09:02:29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59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2025年,省市两级将共同实施170个“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省级项目10个、市级项目160个。

“法治+为民+办实事”……其间的内涵十分丰富。

从字面看,“法治”是严肃的、带有威严感的。

从企业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既要有“温度”,亦离不开“法度”。

从群众看,百姓需要真切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全省之力,系统化、一揽子推出“法治为民办实事”——从“服务”切入,以“暖心”为要,以“法治”为笔,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沾露珠、带泥土,“走新”又“走心”,赢得群众叫好!

近距离观察,今年的“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聚焦法治服务保障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涵盖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涉外法治等法治建设各方面。

可感可及、深入人心——“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热点问题,努力将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

比如,开展全省政法机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巩固提升行动,推进企业涉外合规建设,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立法,开展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譬如,开展“昆仑2025”暨依法严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行动,推进12345热线工作法治化,探索推行交通运输领域行政处罚案件“繁简分流”,持续开展“共筑山清水秀网络空间·法润江淮”系列法治宣传活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一桩桩、一件件、一项项,无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透过群众的需求、诉求、心声,回应企业和群众之所想、之所盼、之所忧、之所急,穿透纸面、化为行动,将“以百姓心为心”的理念精准贯通到每一个落点中。

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搭建起发展和服务的“连心桥”。

透过现象看本质——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为民办实事”,既有法治的刚性属性,亦有为民的服务属性,安徽在全国率先开展推出“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不仅迈出了新时代的铿锵步伐,亦擦亮了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法治”品牌。

换而言之,如何将蓬勃的“奋斗之志”、旺盛的“创造之力”转化为生动可见的“发展之果”,回应众所关注的“民之关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有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功能,关注社会焦点、回应社会关切,其对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层面均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一滴水见太阳。

近年来,从直面群众急难愁盼,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深入开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环节综合施策,实现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率10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100%……点点滴滴汇聚法治正能量,见人见事见导向,呈现出法治进程的精彩答卷,同时亦是法治安徽实践成果最生动直观的缩影。

新时代新征程,“皖美”画卷离不开“法治”之力,“皖美”跃升离不开“法治”成色。

让我们以法之名、接续奋斗,用法治之笔,为“皖美”画卷添彩,奋力谱写更加绚丽的精彩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