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劳务合同”变“劳动合同”?这样的“抖机灵”并不机灵
2024-06-03 08:43:03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574

“老板可以不跟员工签劳动合同,但一定要签劳务合同,不用缴社保、不用付加班工资,如果你也想降低风险、控制成本,一定要看看这份劳务合同,有需要的老板点击下方链接……”记者近期注意到,一些账号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这些营销信息,误导读者。签订劳务合同可以降低用工成本?对此,有律师指出,现在有部分企业企图用劳务合同代替劳动合同,心存侥幸,推卸责任。这不仅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自身也会因此承担更大责任。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法律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劳动合同受劳动法的严格保护,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的各项权益,如最低工资保障、社会保险、加班费等。而劳务合同则更多地遵循民法原则,双方的权利义务相对灵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剥夺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企业之所以愿意用劳务合同来代替劳动合同,无非是出于降低用工成本的考虑。确实,从表面上看,通过签订劳务合同,企业似乎可以规避一系列劳动法规定的费用支出,如社保费用、加班费、带薪休假等。这看似是一种“抖机灵”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实质上违反了法律法规,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极大侵害。

更进一步地说,企图通过签订劳务合同来规避劳动合同的责任,是一种短视且危险的行为。一旦劳动者维权,企业不仅可能面临巨额的经济赔偿,还可能因此损害企业的声誉和长期发展。

在法治社会,任何试图钻法律空子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刘师傅与兰州市西固区一家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合同书》,后发生工伤,企业企图逃避工伤赔偿责任。最终,西固区人民法院判决确认刘师傅与企业形成劳动关系。企业并没有因为“劳务合同”推卸掉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此外,这种做法也反映出部分企业对劳动法规的漠视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不尊重。一个健康、稳定的企业,应当建立在合法合规、尊重劳动者权益的基础之上。试图通过“抖机灵”来降低成本,只会让企业陷入更大的法律风险之中。

对于劳动者而言,面对这种情况更应提高警惕,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在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劳动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劳动力市场。

而那些试图通过误导信息获利的人或机构,也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处罚。平台方应承担起内容审核的责任,及时清理和打击这种违法违规的营销信息,保护用户免受误导。

“劳务合同”变“劳动合同”,这样的“抖机灵”做法并不机灵。在现代社会,企业的成功不再仅仅取决于短期的经济利益,更在于其能否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一个尊重法律、尊重劳动者权益的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遵循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诚信和责任心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任何试图通过规避法律来降低成本的做法,最终都将得不偿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