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18 10:39:11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42 |
“一条新河入眼帘,自北向南田地间。兴农举措暖民心,水旱无忧享安宁。”近日,百里镇大竹村汤湾河治里主坝完工后,村民胡大叔这句质朴的诗句,道出了对民生工程的由衷赞许。

近年来,百里镇大竹村始终以基层为民服务 “三问” 为工作指南,从听民意、解民忧到受民评,将群众 “急难愁盼” 转化为 “民生清单”,用一件件实事、一个个变化,交出了群众满意的为民服务答卷。
问需于民,精准把脉让服务“对味”。“屋场缺路灯,晚上出行不安全”“沟渠损毁,干旱天农田缺水”…… 为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大竹村打破 “坐等诉求” 的被动模式,构建 “全域覆盖、上下联动” 的民意收集体系。线下,通过村民议事会、乡村夜校搭台,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开展 “敲门行动”等方式,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收集群众诉求;线上通过小组微信群、网格群等,开通 “民意直通车”,24 小时接收群众留言,并安排专人登记。2025年截至目前,累计收集二轮土地延包、医疗、基础设施等各类需求 80余条,形成 “需求清单” 并动态更新,确保服务不跑偏、不走样。

问计于行,实干笃行让民生“升温”。针对群众反映“出行安全” 问题,大竹村迅速行动,完成白腊、汤湾等组路灯点位测量设计,增设路灯24盏,修复破损道路10处,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针对 “农田灌溉难”问题,大竹村以项目支持和自主建设结合的方式,解决筏形、朱屋、汤湾等组沟渠堰坝治理修复8处,有效疏通农田的“补给动脉”,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在便民服务方面,创新“帮办代办”模式,将养老认证、残疾证办理、医保经办、低保申请等高频服务纳入 “上门清单”,提供上门服务,2025年新增低保1户,低保动态调整2户3人,申请临时救助4人,救助资金1.4万元,累计为60余名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服务150余次,把一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暖心又安心。

问效于民,群众评判让成果“扎实”。“河道治理的干净,路灯亮到了家门口,村里这些事办的漂亮!” 为确保工作成效经得起检验,大竹村建立 “双向评价” 机制:一方面,邀请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组成评议组,实地查看民生项目成效,现场打分、提出意见;另一方面,畅通反馈监督渠道,通过入户回访、满意度测评、政务公开等方式,邀请群众对民生项目成效 “打分评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立行立改,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如今的大竹村,河畅岸绿、路通人和,民生福祉持续升温。下一步,大竹村将继续以“三问”为导向,深耕为民服务“责任田”,不断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更多为民办实事的精彩答卷。(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