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徽锋评】从群众“急难愁盼”处着手
2025-07-02 15:27:17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8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能不能紧扣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把惠及民生的好事办好,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既是对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检验,也是对其群众工作本领的考验。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效果的检验不是看口号喊得有多响,也不是看报告书上指标数据的高低,更不是看开会发文次数的多少,而是看群众满意不满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是否得到真正解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群众就一定会喜笑颜开。

 

以人民为中心,从来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一些地方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用于民生的钱投下去不少,这样那样的工程、项目上了很多,党员干部也忙前忙后十分辛苦,可群众就是不买账、不说好。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工作方式简单,谋划思路、制定政策缺少“泥土气”,没有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不能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考虑群众利益不细致、不周全,结果好事没有办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没有提升。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有深入群众,了解普通群众的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才能真切感受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一个地方,如果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解决问题,民风就好、民心就顺;反之,群众意见就大,就不满意。坚持沉到基层、融入群众、打成一片,多问问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最烦恼什么,真切体会百姓生活的喜忧,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盼在何处、难在何处,找准为民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干的活、出的力群众才会认可。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有没有把老百姓放在心中,就要看有没有把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就要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去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切实解决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当前,尤其要高度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等就业困难群体,强化基本生活保障,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标准体现工作导向,反映价值取向。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无论是制定政策、新上项目,还是考核评价、兑现奖惩,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经常看一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在展开,看一看有哪些措施和办法还需要改进,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使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民者,国之根也,万事之本也。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我们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凯歌行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