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09:23:49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81 |
欲筑室者,先筑其基。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服务群众的“桥头堡”,基层干部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关乎党中央方针政策的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这既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心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
然而,揆诸当下,部分地区将“减负”机械简化为“数字游戏”,单纯以文件数量、会议时长、报表频次的压减作为衡量减负成效的唯一标准,让基层减负陷入“数字迷宫”的恶性循环。“数字减负”是形式主义的另一种变异,表面的落实掩盖不住虚假的本质,不仅背离了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的初衷,更暴露出某些地方治理思维中“重痕不重绩”的深层痼疾。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跳出“数字减负”窠臼,必须从思想根源发力。基层减负不应变成“基层任务”,减负的最终目标不是简单的“指标达标”,而是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任务中松绑解脱,将工作回归为民服务谋发展的本质。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旗帜鲜明反对形式主义,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让“留痕迹”转为“谈业绩”,让“数数量”变成“讲效率”,真正使减负成果惠及群众。
为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最好的落实就是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紧密结合起来,以制度创新破除“数字迷恋”。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树立鲜明导向,紧盯突出问题,拿出硬性标准和务实举措,用针对性、长效性的制度设计力戒形式主义之变。一方面,要明确基层任务、厘清职责边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破除“千条线穿一根针”的权责错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监督的主体作用,紧盯基层减负呈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种,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最大限度地挤干整改落实成绩单中的“水分”,防止反弹回潮。
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基层减负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治理革命,减的是形式主义的虚功,增的是实干担当的效能。基层干部要切实扛起责任使命,时刻从“实”出发,把工作做扎实、将事情做踏实、让举措能落实。要跳出“数据台账”,走到田地间、走进百姓家,切实让群众看到为基层减负松绑的明显变化和实际成效,真正实现“减量”与“增效”的双重突破,推动基层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