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徽锋评】“小节无害”心态要不得
2025-05-15 08:38:08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09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个别党员干部仍存在“小节无害”的错误认知,认为吃点喝点、收点拿点是“人之常情”,偶尔逾矩是“无伤大雅”的小事。然而,“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小节之中有党性、有原则,小节失守往往是大节不保的开端。对党员干部而言,警惕“小节无害”论,既是严以修身的内在要求,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政治自觉。

 

小节非小,细节里蕴含价值观的“试金石”。《尚书·旅獒》指出:“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节看似琐碎,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人内心的价值追求。个别党员干部往往将“小节”与“大节”割裂开来,认为只要不触碰“红线”,就不会出现原则性问题。殊不知,百尺之室,焚于突隙,现实中不少党员干部就是从一包烟、一顿饭开始逐步放松警惕,到最终突破底线,坠入违纪违法的深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这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破除“小节无害”的侥幸心理,将纪律规矩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的细微之处,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自觉,守住小节、护住大节。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慎初意识,守好第一道防线,在小节小事中克己慎行,不断校正价值坐标,在小节之中守大义,在细节之处见品格,防止“破窗效应”式的腐败行为发生。

 

小节不小,细微中见党性修养的“真功夫”。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小节问题从来不是小事,而是关乎党性修养、关乎执政根基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在浙江工作时,他曾专门撰文《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指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中亦有党性、有原则”。从严禁公款吃喝到规范公务接待,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狠刹“车轮上的腐败”,党中央抓作风建设始终从小节入手、从细节严起,正是因为深知“小节不拘、终累大德”的道理。党员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党规党纪,敬畏人民群众,把党纪国法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时候都不心存侥幸、越雷池一步。只有在小节上如履薄冰,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

 

小节当拘,细小处涵养政治规矩的“大格局”。警惕“小节无害”,不是要陷入谨小慎微的窠臼,而是要在细小处培养“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洞察力,是对小节当拘的严格要求,更是对政治规矩的严守。“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小节当拘不是党员干部个人品德的“选修课”,而是政治素质的“必修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把“小节”当作“大节”来抓,时刻警醒自己,不因小事而放纵,不因小节而失守。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小节”与“大节”的内在联系,破除“不拘小节”的错误观念。要具备“见微知著”的敏锐直觉,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还要做到“防微杜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提前防范,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