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粽子里的创可贴,贴不住食品安全漏洞
2025-05-15 08:36:28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03

近日,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来伊份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带血创可贴的异物,引发热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系着经济社会发展,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天大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刻彰显了党中央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粽子中吃出带血创可贴事件,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公众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的当下,这样的事件无疑刺痛了消费者的心,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担忧。小小的粽子,却承载着沉甸甸的食品安全责任。此事一出,涉事企业迅速启动调查程序、下架相关产品并给予消费者补偿,展现出一定的危机应对能力。但无论后续如何处理,这次事件都给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回顾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从三聚氰胺奶粉让婴儿饱受病痛折磨,到瘦肉精猪肉、地沟油等事件,一次次冲击着公众的心理底线。这些事件不仅严重威胁民众的身体健康,更对社会信任体系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破坏。当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消费者对整个食品行业乃至市场信心受挫,消费市场活力下降,进而影响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企业为追逐经济利益,道德底线失守,无视食品安全标准,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违规操作;监管体系存在漏洞,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畅,监管存在空白和重叠,使得一些不法行为有机可乘;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对食品生产经营形成有效监督,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可能不知如何维权。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政府要当好“守夜人”,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不法分子不敢、不能、不想违法;食品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将食品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控体系,从源头到终端全流程保障食品安全;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提高维权意识,勇于对不安全食品说“不”,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此外,媒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粽子里的创可贴,是一记警钟,敲醒企业、监管部门以及全社会。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将“四个最严”落实落细,才能真正守护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