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11:06:16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41 |
一只爆火全网的“鱼灯”,狂揽20多亿消费;老宅子变身“非遗民宿”,成游客抢着打卡的文化栖息地;红色剧场里,沉浸式思政课上得人热血沸腾……2024年,安徽旅游成绩单直接“开挂”,国内旅游人次、消费双双刷新纪录!
这背后,藏着安徽文旅出圈的“流量密码”——体验游新业态、科技游新产品、红色游新场景,这文旅“新三样”,不仅吸睛又“吸金”,还擦亮了徽风皖韵“金字招牌”!
先说说这“体验+”新业态,主打一个“沉浸式文化享受”!
当下游客早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追求“深度参与”,安徽各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等资源,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文旅项目。在黟县宏村,老宅里非遗传承人敲徽墨,亲子家庭变身“制墨小能手”;歙县徽州古城的实景演出《徽州府有喜》,让游客手持通关文牒体验“高中进士游街”。非遗鱼灯更是吸引300多万游客打卡,带来20亿消费。民宿成非遗课堂、古建变文化剧场,这种“文化盲盒”深受喜爱。
“体验+”深挖文旅“体验感”,实现游客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让徽风皖韵深入人心。同时,为非遗传承人和手艺人带来稳定收入,形成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民俗体验节事活动,邀请游客参与传统民俗游戏、手工制作竞赛等,进一步丰富体验内容;开发特色美食制作体验项目,让游客亲手制作徽菜,从味觉上加深对安徽文化的印象,全方位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满足感。
再说说“科技+”新产品,直接把安徽“科里科气”的气质拉满!
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安徽精准把握科技赋能文旅的节奏。合肥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AR眼镜、全息影像带来震撼体验;合肥开发百余条研学线路,拿下“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马鞍山“长江不夜城”用裸眼3D “复活”长江文明,阜阳水街以光影科技“点亮”诗词画赋,让徽风皖韵充满未来感。
科技文旅项目自带“网红属性”,易引发传播裂变。合肥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的AR体验视频在社交平台获大量关注,吸引更多游客。科学设计的研学线路让孩子寓学于乐。未来,还可探索运用元宇宙技术,打造虚拟文旅场景,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安徽的美景与文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推荐和智能导览服务,提升旅游的便捷性与趣味性,进一步提升安徽文旅竞争力,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最让人上头的还得是“红色+”新场景!
大别山是红色沃土。实景剧《大别山传奇》让游客“穿越”战火年代;霍山密室游戏《红夜》中,玩家化身革命者传递密信、破译密码。红色文化与音乐节、思政课混搭,深受年轻人喜爱,去年安徽红色旅游消费暴涨44.7%,足见其吸引力。
“红色+”新场景是安徽对红色文化的“年轻化表达”,也有利于让红色旅游与时俱进。将红色文化与密室逃脱、音乐节等潮流元素结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沉浸式体验更具感染力。此外,还可以打造红色主题的户外拓展项目,如模拟长征路的徒步活动、红色军事训练体验等,让游客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深刻感受红色精神;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盲盒,将红色故事和人物形象融入文创设计,吸引年轻人收藏,带动红色旅游周边经济发展,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好客安徽,不仅以“特”出“新”,还以“质”留“心”。在文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期待安徽继续放大招,通过文旅“新三样”不断擦亮徽风皖韵“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