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窄窄三尺巷 浓浓乡土情
2024-08-23 10:08:22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4709

日前,为了配合和美乡村建设修建步道,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水口村的村民周道礼主动拆掉了自家的闲置房和院墙,向后退让出了三尺。在他的影响下,周围村民也纷纷行动,为修建步道让出部分宅基地,使原本窄窄的小巷宽敞了许多。一时间,三尺巷的故事在当地成为美谈。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句古语,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中被传为佳话,而如今,在芜湖市繁昌区的孙村镇水口村,它又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三尺巷”的建成,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拓宽,更是人心与人心之间距离的拉近。周道礼老人主动拆除自家房屋和院墙,以无私的行动引领了这场乡村变革的风尚。他的行为,如同春风化雨,悄然间滋润了水口村这片土地,激发了村民们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热情。

在周道礼老人的影响下,周围村民之所以纷纷响应,主动让出宅基地用于和美乡村项目的步道建设,就是因为老人的这一善举,引发了村民们精神层面的共鸣。他们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个朴素的道理,自己礼让三尺,不只是方便了别人,同时也方便了自己。他们更清楚,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每个村民的责任与义务。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共同绘制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窄窄的三尺巷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情感寄托。这条窄巷,不仅是一条通往村外的步道,更是村民们情感交流的纽带,是乡村文明与和谐精神的象征。透过这条窄窄的三尺巷,我们不仅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善治因子在新时代新农村的生动实践,我们同时也感受到了乡村社会治理的温度与力量。对村民而言,为了公益事业礼让三尺,不只是因为他们心底的质朴与善良,还有深藏在骨子里的浓浓的乡土情怀。

乡村之美,在于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和谐的邻里关系,还有广大村民灵魂深处对脚下这片热土的深深眷恋。水口村的“三尺巷”,就是这种乡村之美的生动体现。“三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提升,更要注重软件环境的营造和优化。通过充分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中的善治因子,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窄窄三尺巷,浓浓乡土情。中国的巷子有千万条,巷子美不美不在于它有多宽,而在于它是否承载了可以感动我们的故事。水口村“三尺巷”朴素得很,但是它却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另外一幅俊美模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