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08:27:09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505 |
近年来,MBTI、卡特尔16PF、PDP、九型人格等性格测试在职场招聘中频频出现,越来越多公司开始在面试中加入相关内容,甚至在岗位调整和晋升时也会用到,有企业还提出性格测试不通过一年内不能再投简历的要求。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经常说的一句话。但如今,性格也可能决定能不能进入企业。一些企业将性格测试作为招聘的门槛,让不少人的业务能力过硬,却最终在企业招聘的面试中,倒在了性格测试这一关上。可见,相对于能力水平的出类拔萃,性格符合用人企业的需求,也成为了“硬杠杠”。
“性格测试”就是为了选拔出符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确保那些能吃苦耐劳的人被企业所选用,避免让那些性格上不太符合的人进入企业。在招聘人数较多、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性格测试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筛选的“通用语言”,帮助面试官迅速了解求职者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偏好,提升招聘效率,这其实是企业的一种招聘手段。但是,过度重视性格测试,甚至将性格测试置于个人能力之上,这其实是用人管理上的一种本末倒置。
需要知道,性格测试也是有迹可循的。只要摸准了性格测试的窍门,求职者能轻松结合应聘岗位,伪装出企业需要的心理形象,这也就让企业看重的“性格”,其实没有那么真实。同时,所谓的性格测试未必能那么准确反映出人的性格。毕竟,人本来就是复杂生物,依靠一两个测试就能摸准人的性格,这本来就是有点想当然。
企业要想走得长远,根本其实在于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只有整个团队的技术能力一流,才能更好激发整个企业的活力。过度关注性格,甚至将性格视为企业招人的硬性指标,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这种信性格,不信能力的用人模式,其实是企业忘记了安身立命之本。看起来,这样能起到快速选拔的效果,但却容易让真正的优秀人才与企业擦肩而过。
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如何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对于企业而言,当然不能简单地以能吃苦耐劳为唯一标准。通过完善奖惩机制,强化团队凝聚力,激发职工主动性,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这其实考验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如今,希望通过性格测试就将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一步到位选进来,看样子是走了“捷径”,却是让自己的企业在管理上走了“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