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民生·社会
马嘶铺的前世今生
2022-03-04 12:01:45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2989

干净的街道

整齐的绿化带

多彩的文化墙

宽敞的文化广场齐全的健身器材……

行走在太湖县北中镇马嘶村一幅宜居宜游的乡村美景正徐徐展开看着家门口的风景越来越美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地处太湖县西北角、大别山余麓的马嘶村,与望天村、宝坪村相邻,为皖鄂两省三县连接点,曾几何时,这个形似罗盘、状如盆地、云雾缭绕、风光绚丽的宝地曾承载着几千年的岁月流转,风华盛极一时。清代嘉庆时期的太湖状元赵文楷把它描述为“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传说,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带兵经过此地,坐骑突然腾空惊叫,朱元璋回头一看后有追兵,便弃马潜藏,躲在一家铺子的仓库里,待追兵走后,才又骑马赶路。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天子,便将朱元璋避难的铺子改称为“马嘶铺”。自明清以来,贯穿原望天乡的马嘶铺一直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并且成为太湖县赫赫有名的五条古道驿站之一,地理位置优越。

近年来,9.2平方公里的马嘶村从“打造深山明珠,建设秀美马嘶”为目标,通过美丽庭院打造、村庄绿化提升、村内水系改造、景观小品建设、村道路面硬化等,取得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多元经济“强起来”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马嘶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产业兴则乡村活”马嘶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永忠说,没有好的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就缺乏生命力。

前几年,马嘶村还是全县有名的经济弱村,负债3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很低,当时该村还没有自己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租用原望天卫生院的房子作为办公场所。

没有集体经济,就不能给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吴永忠和村干部们下决心,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此,村里关停了原望天花炮厂,并村利用废弃场地和厂房,实施“腾笼换鸟”计划,成立太湖县永康茶叶有限公司,公司法人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永忠担任。2013年投资680万元,改扩建厂房2180平方米,购买茶叶加工机械42台,将产业发展锁定在茶叶精加工、精准销售、扩大夏秋采摘和收购等方面,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地方20余家初制茶叶加工厂,合伙抱团闯市场,不仅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使周边6000多位茶农直接受益,还带动原贫困户40余户脱贫致富。如今,永康茶叶有限公司通过滚动式发展,2019年又投资800万元,新建5000平方米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厂房,年生产精制茶叶2000余吨,产值达2800万元,并成功获批“太湖县首个农产品出口创汇企业”,茶叶远销非洲、欧洲。

 

 

 

 

为达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马嘶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抓产业、抓就业、抓人居环境,对接村内龙头企业,优先安排本村就业人口328人,其中已脱贫户60余人。

60多岁的吴承月是马嘶村龙山组原贫困户,从前外出打工受伤,落下残疾病根,一家人生活压力非常大。吴永忠知道后,把他安排在永康茶叶公司工作,一个月收入达3000多元,为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多亏了村干部帮忙,帮我找到一份工作,现在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很多。”吴承月满怀感激地说。

 

 

除此之外,马嘶村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茶叶育苗30亩,每年培育600多万株茶苗,按照一定的成活率测算,每株茶苗市场价格0.21元,一年培育茶苗毛收入达40多万元,扣除平时用工、管理等相关成本,村级集体经济可实现纯收入20余万元。既帮助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马嘶村把茶叶发展作为“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全村共有茶园近1200亩、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3家、机械化茶叶加工厂3家,年加工茶叶3000多吨,总产值4000多万元,户均茶叶纯收入5000元以上。同时,大力发展高山药材种植,现任村干胡知富有着从事种植灵芝10余年的技术和经验,带头发展灵芝大棚15亩,年毛收入达25万元,带动家门口劳动力20余人就业。同时,还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业,现有太湖县盈收、清水滩2家蛋鸡养殖企业,鸡苗存栏5万羽,年产蛋量800吨,总产值500万元,每个鸡场纯收入达30万左右。还有鸡窝冲高山散养黄牛80余头,河西黑石崖母猪繁殖60头等生态林下养殖经济。

 

 

如今,按照以马嘶村党员服务中心及三角洲商贸街为依托,形成马嘶铺综合服务区,现有马嘶村商铺100余家;大力加强赵文楷墓、龙门桥等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梁诚烈士等纪念陵园的保护,大力弘扬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汉除柳》这一民间文化,并紧紧依托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状元文化,做好保护开发,形成茶叶观光、人文历史参观“一日游”景观区。同时,以原望天花炮厂区域为核心区,启动130亩马嘶村返乡创业园建设,形成特色产业加工区,现有永康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返乡创业园建设步伐;以生态农业园为新型产业导向,将种植、科普、教育融为一体,积极延长产业链;利用山垄榜田、荒山荒地,通过土地流转,做到“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靴”,立体式发展经、果、林、茶,逐步形成经济作物规模种植的产业布局。

 

 

环境整治“靓起来”

 

 

 

 

村子不但要富起来,还要美起来。

每天早晚,马嘶村龙山组65岁老人吴合德都会到马嘶河堤边新建的文化长廊里转一转。谁曾想这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文化长廊,以前家家户户种菜园,臭气熏天。“现在种了花草,修了亭子,安了景观灯,每天到这里休闲散步成为我们最高兴的事。”吴合德高兴地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近年来,马嘶村两委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新建加固马嘶河堤长达800多米,投资130多万元;以村部为中心,向南边马嘶组、龙山组、风山组进行辐射,拆除97户猪圈、旱厕、旧房,新建污水收集管网3条,长1500多米;投资120多万元新建日处理污水20吨的大阳能微动力处理设施一座;建设村民文化休闲健身广场4个,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中三角洲文化休闲健身广场800平方米;新建沿河围栏10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0多盏,绿化规划区内道路及其他空闲地面积达2100平方米,治理华光小Ⅱ型水库、马蹄堰水库、鸡窝冲水库及当家塘7口,新建乡村道路13公里,其中户户通道路5公里,新建村部综合便民服务大楼2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一路走过,你会发现不仅仅这几个组,整个马嘶村都焕然一新。村民用画笔赋予了墙面新的生命,马嘶文化特色、乡风民俗、美丽乡村等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人居环境。

同时,全村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全覆盖,村民如同市民,出行、购物、就医、就学、休闲娱乐等十分方便,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乡风文明“旺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美丽乡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马嘶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切实加强严格管理,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以创建文明村为抓手,实行村干包组、农户 “四包”:即包环境卫生、包绿化养护、包建筑管理、包乱堆乱放,坚持每天组长巡查一遍,三天村干检查一遍,生产组评比一遍,做到建好一处、带动一片,不断提高村民思想境界,塑造马嘶文明乡风。

 

 

自古以来,马嘶村乡俗淳朴,文化氛围浓厚,传统的民间艺术色彩斑斓。由马嘶民间艺人吴利成传授,赵夕清、赵荣谋、吴金云、吴银云等人编演,金叔学改编的民间音乐舞蹈剧《罗汉除柳》,1957年就曾参加过安徽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还被选拔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国家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分别授予原望天乡为“文化之乡”的殊荣。如今,《罗汉除柳》被成功申报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70年代望天经常举行隆重的歌手擂台赛,当时马嘶铺乡门口东侧有一个“万年台”,成为群众业余演员、歌手演戏、唱歌的大舞台。几乎全乡男女老少都能唱、都爱唱,唱山歌、对山歌成为望天村民喜闻乐见的风习。望天剧团、马嘶剧团及各个时期的宣传队演出范围大大超越了乡界、县界、省界,他们的足迹和歌声,名声远扬省内,直至全国,让文化之乡的盛誉名不虚传。

 

 

 

 

 

 

这几年来,马嘶村在大力挖掘保护传统文化上下功夫。逢年过节,传统的挑花篮、舞狮子、打莲厢、跑竹马等民俗文化都悉数登场、走村串户、尽情娱乐。同时,结合县里民星进城、村里春节联欢晚会,大家演、大家颂、大家唱、大家拍,传本即兴自编自演,描摹人物、惟妙惟肖,讲述故事、生动感人,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

 

 

 

 

 

 

这些悠久的民俗和良好的民风一直延续至今,乃至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村通过户主大会、生产组会的方式广泛征求民意,让户户参与、人人参与,使得百姓民主意识更浓、阵地建设更优、文明素质更强。村里还经常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脱贫之星”“优秀退役军人”“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党员”等创评活动;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治安联防联控巡逻队、关爱“三留守”及困难家庭志愿服务队、道德法治宣讲志愿者、红白理事会更是谱写了马嘶新时代的新风尚。

 

 

 

乘着全面振兴乡村的春风,一个“保持生态美、培育产业美、打造环境美、传承家风美、探索创新美、人文和谐美”的“六美”发展思路正在稳健落地,一幅“村在林中、房映水中、户嵌景中”的美丽马嘶画卷已经跃然纸上。(记者:刘辉  通讯员:吴承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