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红色大石岭:业兴人和大石岭 厚重乡风塑境象
2020-12-15 08:46 阅读次数:5019

冬日,记者从县城出发穿过素有“小上海”之称的徐桥镇,沿着县道S102往南十多分钟,便来到了大石乡大石岭村境内,沿途6公里两侧街道整洁的人居环境即可迅速映入眼帘,给无数过往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大石印象”。

打造大石窗口形象

地处大石乡集镇区的大石岭村,东与望江县交界的文桥村、东湖村相连,南临泊湖与棠林村、五合村相邻,西与大明村相接,北倚大安山山脉,由原来的中心村、工农村、张林村和向阳村合并而成,可谓是整个大石乡的“心脏”。

从空中俯瞰,县道S102纵贯全村,一分为二,宛如一条绵长坚挺的“大动脉”,将13.8平方公里的村内全境和32个自然村庄、46个村民小组紧紧地串联在一起、拥抱在一起,和谐而安宁。而大动脉上日夜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物流,成为这里盎然的韵律和拨动的音符,充满着无限的勃勃生机。

为了保障这条“大动脉”的顺畅,三年前乡村两级下定决心,凝聚干劲,动员广大干群集中攻坚境内6公里干线“大动脉”的综合整治,村干率先,党员带头,群众加油,对沿线两侧的乱搭乱建、乱摆乱放、杂草杂木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治理,清运垃圾数十吨,清理乱物数百方,大力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对沿线所有花草树木全部实行围栏保护。如今,行走在这条干净整洁的“大动脉”上,告别了昔日的脏乱差,所见的是一个个白色的树木围栏格外显眼,家家户户门前清洁,全线人居环境幽美,博得了到访的市县各级领导一致赞许,迎来了望江、枞阳等外地和县内众多参观学习者的内心钦佩,产生了良好的大石品牌效应,成为大石一条最亮丽的“风景线”。

但如何借机着力打造大石乡眼中的“窗口形象”和对外名片呢?大石岭村广大干群同心协力牢牢抓住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利好契机,近几年有效整合相关资金,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完善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中心村投资40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建成生态湿地处理系统,铺设污水管道1200多米、雨水管网1000多米,做到了水污分离、末端净化,彻底解决了以往集镇区住户分散排污造成脏乱差臭的窘况。同时,借助乡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大石一中利用微动力实施校园污水处理系统的条件,实现了“三轮驱动、三网齐下”的雨污闭环处理架构。况且,全村境内建起了6个垃圾处理平台,投放了1600多个垃圾桶,分成7个区域,安排7个环卫保洁员和以贫困户为主的组级环卫工,实行包片负责,做到日清组清、村收乡运。对此,该村还大胆创新,改革村级环卫体制和激励机制,每片每组均聘请老党员、老村干,不定期对环卫工进行工作实绩考核,一并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对标兑现奖励,极大地提升了环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全村的环卫保洁质量,达到了“净化”的目标。

“以前房前屋后都是泥巴地,有什么不用的东西随手就扔了,卫生也搞不了什么名堂,现在家家门口都有垃圾桶,大路干净敞亮,都叫人舍不得扔垃圾搞脏了。”村民们纷纷如是说。

“村里村外不仅‘面子美’,家家户户也变得越来越‘里子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既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生活环境,还潜移默化提升了村民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

不仅如此,该村还坚持立足打造“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的美丽乡村建设宗旨,做到了集镇区、中心村的100%绿化率,建起了120多米长的文化墙、60多米长的文化亭廊和20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100多平米的乡村大舞台;安装了450多盏太阳能路灯,新建了120多平米的村卫生室;投资90万元新修了0.9公里柏油路,连接境内32个自然屋场20多公里的环网水泥路四通八达,正在兴建的连接太湖望江的S246快速通道境内4.2公里各项征迁拆除工作如火如荼。

“我村于2019年度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后,街容街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邻里之间更加和谐,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升”。村委会主任董张建发自内心地说。

有道是:良田沃野丰收景,鱼米之地富遮乡。全村9000多亩耕地养育着1342户5430多名百姓,而作为土地赖以生存命脉的“水利”无疑就成了“活水源头”。蓄水20.6万方的张林水库、蓄水18万方的何冲水库均已完成了除险加固,174口当家塘已有50%以上进行了清淤整治,分别长达4000多米的张林支渠、工农支渠以及长达7000多米的姑塘支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状水系,实现了农作物的旱涝保收、增产增效。

构造多元产业景象

近几年来,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大石岭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村富民 壮大村级经济”的发展目标,采取“党建统领、产业引领、龙头主领、能人带领”的产业发展扶贫模式,全方面、立体式构造了“多元化产业化”的兴业景象。

2016年10月,该村成立了太湖县岭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龙头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建立了300亩苗木花卉基地,种上了紫薇、桂花、广玉兰、无患子、海棠球等名贵花木;2018年,村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建大棚1600多平米,发展草鹅养殖,目前已养鹅三批次万余只,毛收近70万元,当地40多人就近就业,每年发放长年务工工资50多万元。

“村里安排我来这里养鹅,每个月有1500块钱的收入,另外还在瓜蒌基地打点零工,一个月也能忙到400块钱,这样一来,一个月就有将近2000多块钱的工资,一年也能挣到22000块钱”。长年在养鹅基地从事农活的村民叶仲琦感到十分的满足。

2019年,村里发展瓜蒌200亩;公司还从叶屋、新民、元畈三个组流转土地209亩,采用“村集体+基地+能人”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起了稻渔、稻虾共生的特色种养基地,实行对外承包经营,年租金7万元,带动了甘结余养殖鱼虾鳖、黄继东一体化种养等能人效应。

作为太湖县黄土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立者,几年前从上海打工毅然回乡创业的黄继东积极参与到产业扶贫的主战场。累计租赁土地1200亩,新建有机蔬菜基地1万平米、工厂化育秧室600平米,发展100亩瓜蒌种植、100亩鸭稻共生有机水稻种养基地、50亩生态散养土鸡场、20亩池塘和50亩葡萄采摘园,建成了种植养殖一体化的生态家庭农场,直接带动农户256户增收,其中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截至目前,该村已新建了“瓜蒌种植、苗木花卉、稻虾共生、林下养鹅、扶贫产品加工”五大产业扶贫发展基地,村级集体经济今年有望突破50万元。

特别是针对全乡今年主抓瓜蒌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县直有关部门和大石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积极整合发改委、农业、移民后扶、上期所帮扶和繁昌县结对帮扶等方面的资金800多万元,在村址新建了1600多平米的扶贫加工厂,购置了3条全自动瓜蒌加工生产线设备以及2条全自动、1条半自动包装线设备,设置了100平米的冻库冷藏室、100平米的烘干车间,负责全乡2000多亩的瓜蒌籽生产加工任务,按照年加工瓜蒌籽100万斤、每斤40元计算,预计年产值可达4000多万元,村收租金40万元,安排村民就近务工30多人就业。随着这些支柱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产业的社会带动效应和经济效益作用也日益凸显,该村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发展大局,也积极开动脑筋,加强同结对共建的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共商共建,加强同北中沙河村、宝坪村的学习借鉴,通过“四方联盟”,推动乡村振兴。

也难怪该村党总支书记张结民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全村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种养结合、长短结合、龙头结合、金融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产业经济,先后建起了五大产业基地,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逐年增加和帮助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增产增收的双赢目标,为乡村振兴夯实了一定基础”。

如今,行走在大石岭村,只见瓜蒌架下硕果累累、瓜蒌地里草鹅欢叫、苗木花卉芬芳飘香、稻虾基地鱼欢虾跳、一幅幅动人的生态产业画卷,正绘就在兴村富民的康庄大道之上。

塑造厚重乡风境象

在太湖人的视线中,一说到大石岭,就知道有个“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段红色革命的历史往事,才有了“红色大石岭”的美誉。

 

 

那是1930年4月14日,原中共太湖县委第一任书记甘信元率领赤卫队在大石岭发动了农民武装暴动,先后围抄了太湖、宿松、望江20多户土豪劣绅之家,缴获枪支90多支、子弹万余发,没收稻谷2000多担、布500多匹、衣物3000余件,并对罪大恶极的4人进行了镇压,有力地打击了地主豪绅,威震太、宿、望。4月20日,甘信元、陈大虎、殷幼堂、叶仁山、叶义山、孙敬纯等暴动发起人在大石岭五显庙召开了2000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会上,用庙帐做成一面红旗,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会后,在大石岭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大家高兴地唱着红色歌谣:“边牛担种我不问,十担八担我占分,穷人要想得翻身,跟着红军闹革命……”往日死气沉沉的村庄,霎时一片欢腾。至此,大石岭农民暴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大石岭农民武装暴动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太、宿、望地区的统治,有力配合了六霍起义和请水寨起义,声援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时造就和锻炼了一批革命干部队伍,唤醒了民众、扩大了党的队伍,在太、宿、望边区播下了革命火种,揭开了党在太湖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序幕,在太湖历史上竖起了一块辉煌的革命丰碑。此外,一些参加暴动的人员在转移到外地之后,继续从事革命斗争,或成为当地革命斗争的骨干,或英勇牺牲,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太湖篇章"。

 

 

为纪念大石岭农民暴动,缅怀革命先烈,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民爱国情感,1996年6月,我县在暴动旧址立起了纪念碑一座。纪念碑由碑座、碑身及平台台阶组成。碑座为朱红色三棱锥,高1.9米;碑身主体由三十块白色变截面柱组成,高12.4米,上部红色圆圈贯穿其中,远眺似三把直立的大刀,寓意太、宿、望三县人民高举大刀进行武装斗争;平台台阶四组合二十级。纪念碑面朝西南,碑座正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原省政协主席张恺帆撰写的“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右侧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原中共太湖县委第一任书记、大石岭农民暴动领导人甘信元修改审定的中共太湖县委、县政府为暴动事件撰写328字的纪念碑文;左侧黑色大理石上刻有为革命捐躯的陈大虎、殷幼堂等十三位烈士的英名。2004年8月,大石岭农民暴动旧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底,大石乡人民政府出资对纪念碑进行了整修。

 

 

如今,这一段浓重的革命记忆时刻铭记在每一位太湖儿女的脑海之中,这种深厚的爱国情怀无不融进了每一位太湖儿女的心灵深处,并时刻激励和鼓舞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大石人,秉承着革命的红色文化基因,砥砺奋进在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征程之上!

 

 

随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大石岭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村里通过民主推选、民意测评的方式,组建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群众组织,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作用,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村不断涌现出“好婆婆”张银枝、查旺枝、卓水荣,“好母亲”金嫦娥,“好媳妇”汪红霞,“好丈夫”陈族民,“好女儿”陈县云,“最美家庭”王维松,“最美党员”张洪波、王文善、张业崇,“好人好事”王育兵、王少平、叶术文以及优秀环卫工、五好文明家庭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代表。特别是在今年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该村广大干群拧成一股绳、横下一条心,主动应对、全民出击,谱写了一首同心抗疫的时代赞歌,村卫生室汪长焕也因此评为“首届全县十大最美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时代标杆。

 

 

“村里还成立了10多人的治安巡逻队和50余人的防汛防火应急队、民兵营,配备了必要的治安、消防、应急设备与器材,时刻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护佑着一方社会的安宁。”善于开拓创新的村委会主任董张健责无旁贷地当起了替百姓分忧、为群众办事的“急先锋”和“领头雁”,与全村干群一起共同撑起了兴村富民安宁的蔚蓝天空。

 

 

“这些年,村里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带动了在家老百姓的增收致富;而大量有点子、有能力的劳力外出务工创业,积累了大量财富,富裕了一方村民,活跃了一方群众。村部标准化的党群为民服务中心、2000多平米宽敞的文化广场、长达60多米的崭新文化亭廊,以及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的文明创建、法治宣传、扫黑除恶、脱贫攻坚、捐资助学等大量志愿者活动,赋予了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的内涵。尤其是每年村办春晚成为引领时代潮流新的风尚,村民自编自演的小品《懒汉脱贫》、三句半《扫黑除恶扬正气》等一批乡土文艺节目标志着老百姓新的文明程度、新的文化追求正在日益提升。”

 

 

“全村的环境比之前确实改变了不少,变得干净整洁。村里建了文化大舞台,为村民提供了很好的娱乐场地,晚饭过后大家都喜欢聚到这里跳跳舞、健健身。我们生活在这样美丽的乡村确实感到非常的幸福。”村民查美林高兴地道出了大伙的心里话。

兴业人和,良田万顷呈画卷;风景独好,大石岭上花烂漫。

遥望旌旗猎猎,共享幸福满满。大石岭人正乘上时代的高铁,驰向圆梦的春天!(刘 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