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镇传真
北中镇吴俊村: 闲置校舍“破茧重生” 村干部念活“豆粑经”
2025-11-20 10:24:33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64

北中镇吴俊村聚焦盘活闲置资源,以村干带头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搭建产销对接桥梁,将闲置多年的黄溪小学改造为豆粑加工厂,让“沉睡资产” 变身“增收引擎”,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片

盘活闲置校舍,让“旧场所”迸发“新活力”

过去,黄溪小学因资源整合长期闲置,校舍设施逐渐老化,成为村集体资产中的“沉睡资源”。为摆脱这一困境,村“两委”主动谋划、实地调研,结合村内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决定将闲置校舍改造为豆粑生产厂房。经过精心修缮与功能改造,680平米的旧校舍焕然一新 ——原本的教室变身生产车间,闲置场地规划为原料堆放区与成品晾晒区,不仅保留了校舍的建筑价值,更赋予其产业功能。今年10月,豆粑厂正式投产,昔日沉寂的校园如今机器运转、人员忙碌,成为吴俊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新阵地”,实现了闲置资产从 “闲置浪费”到“高效利用”的转变。

图片

村干带头生产,以“实干劲”撑起“致富伞”

豆粑生产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涉及烫、切、晒等多道精细工序,且对生产时效与成本控制要求较高。为确保产业起步稳、效益好,村“两委”成员主动扛起生产重担,形成“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白天或者晚上,忙完手头的村务工作,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便准时出现在豆粑厂。大家没有丝毫懈怠,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有的仔细筛选优质大米、黄豆,确保原材料品质;有的精准把控浆体的浓稠度,这直接关系到豆粑的口感;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则负责烫制环节,米浆被迅速摊开、定型,金黄透亮的豆粑很快就新鲜出炉;随着切割机轰隆的运作声,一卷卷豆粑被均匀地切成丝,铺开晒干后,再进行打包。

图片

通过“自己动手、减少外包”的实干方式,豆粑厂最大限度压缩了人工成本,为集体产业节省了开支。据统计,今年豆粑厂预计产量可达10000斤,生产总值超10万元;同时,村干部还主动联动农户,帮助销售大米、绿豆等原料农产品,切实解决了农户“销售难”的问题,实现了“集体增收、农户受益”的双赢。

对接多方单位,用“联动力”打开“广销路”

产业要发展,销路是关键。为避免豆粑“酒香也怕巷子深”,村“两委”主动出击,多维度搭建销售渠道,为产品打通“出村路”。一方面,积极对接帮扶单位,凭借真诚沟通与产品品质,成功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太湖县委社工部建立合作关系,帮助销售3000斤,打开了稳定的线下销售市场;另一方面,瞄准线上消费趋势,通过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推广豆粑制作过程与传统风味,吸引线上订单,截至目前,线上订单超50单,销量达800斤;同时,充分发挥乡贤资源优势,邀请在外乡贤帮忙宣传推广,进一步扩大产品知名度与销售范围。凭借传统工艺制作的纯正口感,以及村两委“跑出来”的广阔销路,吴俊村豆粑深受消费者喜爱,逐步形成“产得出、销得好、口碑佳”的良性循环。

从闲置校舍到增收厂房,从干部带头到群众参与,吴俊村豆粑厂的成功实践,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更凝聚了乡村发展的向心力。下一步,吴俊村将继续深化资源利用、强化干部担当、拓展产销渠道,探索更多乡村振兴新路径,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蔡军红 范华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