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绿色引领 循环赋能 我县成功举办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现场观摩暨培训活动
2025-11-17 14:15:32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88

为扎实推进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工作,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11月14日,我县在新仓镇成功举办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现场观摩暨培训会议。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现场展示与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总结阶段性成效,推广先进技术模式,为全县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

来自县农业农村局与各乡镇农业农村(便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技术骨干与试点项目不同类型服务主体代表等共计60余人参加了活动。

现场观摩:亲身体验,感受“变废为宝”的生态效益

在新仓村的试点项目核心示范区,与会人员进行了实地观摩。现场展示了“粪肥机械化还田”绿色种养循环模式。两台高性能撒肥机在田间有序作业,将经过无害化处理的腐熟粪肥均匀地施入农田,旋即旋耕入土。让参会人员真正实地感受到了粪肥机械还田的火热场景,目睹了绿色种养循环的生动实践。

图片

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安庆综合试验站站长、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何颂武在现场向大家介绍:“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核心,就是将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等废弃物,通过科学处理,转化为高效的有机肥资源,重新回到农田。这不仅能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还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实现‘藏粮于地’,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经济双赢之举。”

种植大户、太湖县何氏家庭农场场主何达权看着自家应用了粪肥的水稻田,欣喜地分享道:“用了这种有机肥后,土壤明显更疏松了,庄稼的根系扎得更深,长势健壮,抗病能力也强了。去年我这块田化肥用量减少了15%,但产量和品质反而上去了,这循环农业真是‘点粪成金’!”

集中培训:理论武装,提升科学种养技术水平

现场观摩结束后,与会人员在室内参加了专题培训会。培训会上,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詹林生对试点项目所取得的成效和试点项目“收官之战”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梳理,分析了试点项目前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与弱项”,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揭短亮丑,把制约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找出来、分析透,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关于下一步工作部署,他强调,各乡镇、各项目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全力迎接上级对试点项目的五年评估考核;服务主体要狠抓关键环节,确保粪肥来源清楚、处理达标、施用科学,坚决守住项目真实性的生命线,做到源头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加强宣传引导,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绿色农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图片

随后,县种植业服务中心研究员周学军进行授课。围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技术路径”这一主题,该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畜禽粪便就地就近腐熟利用与粪肥机械化还田技术规范等关键技术,并对国家及省市相关项目信息进行了解读分析。县项目管理平台第三方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就平台运行和关键节点进行了实操演示与答疑。

成效与展望:擘画农业绿色发展的新画卷

本次现场观摩暨培训活动,不仅是一次阶段性的总结观摩,更是一次规范项目运作的深度剖析,也是一次决胜收官之战的全面动员。通过“眼见为实”的现场体验和“答疑解惑”的理论学习,全县试点项目实施主体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掌握了方法。

据悉,我县自被确定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以来,已累计实施粪肥还田面积40余万亩,带动减少化肥施用量(纯量)1500余吨,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升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下一步,我县将持续深化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周学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