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太湖县人民医院微创技术实现温暖跨越
2025-11-04 14:09:24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93

“原本担心手术要卧床很久,没想到第二天就能自己下地走动了!”在太湖县人民医院骨科病房,76岁的林大妈提起刚刚经历的UBE微创手术,满脸欣慰。从以往需要“开膛破肚”的传统手术,到今天仅留下钥匙孔般微小切口的精准操作,太湖县人民医院正以一场关于“微创”的医疗变革,重新定义患者的手术体验与康复路径。

图片

微创,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升级,更是一份对患者尊严与康复质量的承诺。

   多学科协同,微创守护每一个生命时刻

【泌尿外科:无痕碎石的温柔力量】

深受肾结石困扰多年的周先生,一直因恐惧手术创伤而拖延治疗。泌尿外科团队为他施行了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利用人体自然腔道,无需体表切口,在高清影像的引导下精准清除结石。“就像睡了一觉,手术就结束了,术后当天就能活动,恢复得特别快。”周先生感慨地说。

图片

“我们注重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干扰。”王徐兵主任医师表示,“微创碎石术不仅清石效果好,更让患者告别了漫长恢复期与明显疤痕的顾虑,真正做到了疗效与体验并重。”

【脊柱外科:小切口,撑起脊梁新希望】

因腰椎问题几乎无法行走的林大妈,在接受UBE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后,通过两个不足1厘米的切口便解除了病痛。“视野更清晰、操作更轻柔,对肌肉几乎无损伤,患者恢复非常理想。”脊柱与创伤外科张林主任指出,“很多高龄、合并慢性病的患者,术后一至三天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大幅缩短,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图片

目前,科室已建立起包括UBE技术、椎间孔镜等在内的微创体系,让患者在“少疼痛、早活动”中找回行动的自由。

【关节外科:小孔中的灵活修复】

面对右膝关节疼痛、肿胀,68岁的刘阿姨曾因传统手术的漫长康复而犹豫。关节与创伤外科团队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仅在膝盖留下两个0.5厘米的小孔,便完成了半月板修复。“术中几乎不出血,第二天就能扶拐下地,恢复速度超出想象。”刘阿姨的欣喜之情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图片

“关节镜不仅看得清、做得准,更把对关节周围组织的干扰降到最低。”科室副主任孔尧强调,“让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小的代价重获关节健康,是我们持续精进技术的动力。”

【妇科:隐藏于自然的美丽关怀】

57岁的李阿姨因卵巢囊肿忧心手术留疤,妇科团队实施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巧妙地将切口藏于肚脐褶皱之中,术后几乎不见痕迹。“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治好疾病,还有患者术后的生活品质与心理感受。”妇产科主任孙小芬说,“单孔腹腔镜在确保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维护了女性患者的身体形象与自信。”

图片

【普外科:急症中的精准守护】

突发消化道穿孔的朱女士,在普外科团队实施的腹腔镜修补术中获益——仅通过三处微孔便完成救治,术后恢复迅速,一周左右即康复出院。“微创不仅缩短了康复路径,更在急症中为患者争取了宝贵时间。”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劲表示。

    微创背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温度

微创手术的核心,远不止于切口的大小。它意味着更轻的疼痛、更少的出血、更快的康复,以及更早地回归家庭与社会。从以往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到如今很多患者能在术后一两天内下地活动;从对镇痛药的依赖,到轻松度过康复期——微创,正悄然改变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印象。

无论是九旬长者通过ERCP微创技术解除胆道梗阻,两天后恢复进食,还是肾囊肿患者经针孔穿刺治疗后三天出院,太湖县人民医院不断以技术实力传递这样的信念:让县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暖心、可靠的医疗服务。

    坚实支撑:专业与设备共筑安心保障

这一切的背后,是医院对微创技术体系的持续投入与建设。从引进各类高清内镜、激光治疗系统,到搭建涵盖多学科的微创平台;从选派骨干赴外进修,到设立专家工作室、开展远程会诊——每一步,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

“微创是一场多学科协作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技术精湛,更需要对患者全方位的关怀。”医院医务部负责人强调。从术前评估到术中配合,再到术后康复,每一个细节的完善,都是为了患者的安心与早日康复。

“仁心济世·湖润无声”。从大刀阔斧到精雕细琢,从漫长恢复到快速回归,微创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跨越,更是医疗温度的提升。太湖县人民医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让微创技术成为连接希望与健康的桥梁,守护每一位走进这里的生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