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3 10:43:55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184 |
金秋十月,稻浪翻滚,大石乡的田野间一片金黄,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日,全乡4.8万亩水稻迎来集中收获期,广大农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在大石乡大石岭村种植大户董海林的稻田里,3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金色的稻浪中往来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水稻被迅速吞入,完成脱粒、碎秆还田等工序,金黄的稻谷被尽数收入“囊中”。田间地头,运粮车来回穿梭,将刚刚收获的稻谷运往晒场或合作社,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为保障秋收工作高效推进,大石乡农业服务中心全程跟踪服务,在机械调度、技术指导、安全生产及晾晒收储等方面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支持,最大限度减少田间损失,确保稻谷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大石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小田介绍道:“大石乡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4.8万亩,现在正值集中收获期。为保障10月底前全面完成收割,我们统筹调度本地20台收割机,并积极协调外地机械陆续进场作业,全程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护航秋收工作。”

农业机械化的提高和农田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为这场高效秋收提供了坚实保障。站在自家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前,种植大户董海林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以前是小田,现在是大田,水稻收割、种田都很方便。”


过去大石乡农田破碎,大小不一,制约了农机作业效率。自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当地大力推进土地整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9万亩。“小田变大田”不仅降低了田坎系数,增加了实际耕作面积,还同步完善了灌排设施与农机道路,使粮食生产“耕、种、防、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如今,3台收割机同时作业,一天就能完成近两百亩的收割任务。

此外,大石乡积极推广“良机+良种+良法”组合拳,有效促进了水稻丰产增收。以董海林承包的高标准农田为例,与实施农田建设改革前相比,亩均产量提高了50至100公斤。

从昔日手持镰刀弯腰劳作,到如今农机轰鸣穿梭田间;从传统农业的“小而散”,到现代化农业的“大而优”,大石乡正以机械化为引擎、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石,绘就一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记者:刘 辉 陈振伟 詹 霖 尹 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