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15:04:45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57 |
青砖黛瓦间,非遗技艺重现光彩;乡村大舞台上,民俗活动热闹非凡;农家院落里,乡土故事代代相传……如今,这样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景在百里镇大竹村已成为常态。近年来,百里镇大竹村以文化振兴为引擎,激活乡村文化基因,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 “源头活水”,奏响了 “文化兴村、文明润乡” 的动人乐章。
激活文化活力,让乡村生活“富”起来。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人才资源,培育打造自己的文艺队伍,通过搭建展示平台,激发他们的文化活力,以及参与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的热情,使他们成为文化惠民的享受者和建设者。
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文化重要传输载体,积极鼓励和引导文化爱好者走进乡村、深入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非遗传唱、尊老爱幼、邻里和谐、诚信友善等活动内容,让群众享有更为丰富、更加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4年以来,大竹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90余次,举办文艺汇演活动8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新兴文化产业,让乡村发展“活”起来。大竹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近年来,大竹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走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文化+特色产业”为抓手,依托农产品展销会、乡村文化节等活动,聚焦小黄牛、黑瓜子、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拓展产业发展思路。以“文化+乡村旅游”为导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业鼓起了村民腰包。
培育文明新风,让乡村治理“顺”起来。大竹村多措并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文明乡风涵养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依托人文历史、民间技艺、民俗民风等文化禀赋,整合文化资源,让群众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中,提升精神文明素养。
同时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针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比阔斗富的奢侈之风,成立红白理事会,组建宣传队伍,通过多形式宣传引导、多方位贴心服务、多手段综合治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并积极开展先进评选活动,让群众行有标杆,做有示范。近年来,大竹村共评选安庆好人3人,县级法治家庭3户、平安家庭3户、好婆婆1人,并被评为太湖县文明村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成为乡村治理的 “润滑剂”,让乡村更和谐、更宜居。
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存续。随着文化的种子在乡村深深扎根,“精神富足 + 物质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广袤田野上徐徐展开。(李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