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15:14:10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40 |
近年来,北中镇坚持把农村党员培训作为推动基层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培训内容、丰富学习形式、注重成效转化等“三道程序”入手,引导农村党员学用结合,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走在前、作表率。
优化内容供给,下好谋篇布局“先手棋”。精准对接需求。坚持“镇级统筹+村级落实”理念,将农村党员培训工作作为年度党建重点任务,通过全面了解农村党员的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北中镇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培训指南》,对党员培训时间、步骤、对象、重点内容等作出周密安排。丰富学习内容。通过梳理“农村党建、政策宣传、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各类需求,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作为党员培训必修课,围绕“理论必修+实践导向”培训模式,注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方面课程安排,通过集中授课、个人自学等方式,引导农村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强化培训实效。立足党员群体差异化需求,充分挖掘本地党员先进事迹和党组织典型做法,在镇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中安排专题教学,因地制宜打造“雏鹰计划”“三红”课堂等系列特色课程,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紧紧围绕农村党员需求,精心调配“理论+技能”等多样化“营养套餐”,举办村级集体经济、新闻宣传、农业技术、应急管理、网络安全等专业培训20余期,推动党员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双向奔赴”转型。
创新多维赋能,打造多元课堂“营养餐”。打造特色教育路线。打破传统“说教式”授课局限,有效整合辖区资源,精心开发本土教育课程。依托北桐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以吴氏宗祠、明珠村革命烈士陵园等为核心的红色教育矩阵。通过串联一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基层治理红旗村等教学资源,开发“红色土地”“状元故里”等3条特色线路,分批次、多形式举办各类现场实训18期,开展交流研讨60余次,使红色教育成为党员们的“热门话题”。评选身边榜样模范。通过自我举荐、群众推荐等多种渠道,评选“北中好人”等榜样典型,激励党员干部争当先锋。邀请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优秀退役军人等榜样人物“现身说教”,通过实地研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党员培训的感染力,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2025年以来,共开展各类红色微宣讲40余场次,服务党员群众1000余人次。用活线上教育课堂。突出政策宣传和党性教育,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灵活性,依托“共产党员”“安徽先锋”“先锋文汇”等学习载体,常态化利用19个远教站点,落实设备管理、定期维护、规范学用等工作,组织党员集中收看“安徽党员大课堂”,实现教育资源“指尖学”。组织观看《革命者》《金刚川》等红色电影,推动远教资源进党的组织生活,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提供便捷窗口。
深化实践淬炼,搭建学用转化“新坐标”。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检验党员培训实效的“试金石”,通过实践驱动,实现教育培训成果向发展实效转化。为民办事“一本清”。以蹲村干部“一本清”作为服务群众载体,将党员培训与推动干事创业、为民办实事等工作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幸福敲门”“网格议事”等行动,做好“民情日志”记录工作,累计入户走访800余户,开展防电信诈骗、防溺水等宣传200多次,调解邻里矛盾纠纷30余起。建言献策促发展。紧密结合中心工作,以“学有所用、学有所为”为农村党员培训目标,将“学用转化”作为党员培训的落脚点,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谋划等主题,组织召开农村党员新春座谈会、“共谋振兴 共话发展”座谈会等2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引导党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发展动能。志愿服务显担当。不断拓展“实训 + 志愿服务”模式,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引导广大党员主动投身矛盾纠纷化解、人居环境整治、惠民政策宣讲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中,组织农村党员开展义务植树、茶园防护等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解决渠道清理、路灯维修等群众揪心事30余件,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教育培训成果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杨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