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8 11:20:41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36 |
近年来,河口村着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名气,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共赢,积极推广“村级自有品牌+第三方权威认证”模式,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
利用村集体山场和流转农户荒山荒地,河口村投入资金300万元,建成种植基地370亩,其中茶园130亩、油茶240亩、套种黄花菜100亩、青梅50亩,兴建养殖水面3.5亩,黄花菜烘干厂房1座,道路、排水沟系、电力设备、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齐全。
皂角湾孕育天然好茶,河口村茶园位于北纬30°,基地内有天然水库,茶园依山傍水,年均气温15℃,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湿度高,加之土壤富含矿物质,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我们村的茶叶基地有30多年的历史,始终坚持不施化学农药、化肥,采用人工除草和物理除虫,虽然成本高,但周边群众能就近务工,社会效益明显,同时保住了茶叶的天然本味。”这时当地一名老爷爷开口笑着说道:“多亏村委会坚持这一做法,我和我老伴每年在基地除草、施农家肥、采茶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2025年,河口村主动送检茶叶至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报告显示,包括甲基对硫磷、氯吡脲、三氯杀螨醇等59项农残指标均“未检出”符合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在过去都是自产自销,好茶不一定卖得上好价,随着基地茶叶逐步进入丰产期,周边市场远不能满足茶叶的销售,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更要拓宽销售渠道,现如今有了“零农残”证书,打通线上线下销售瓶颈,每斤茶叶销售价同比上涨20%,还接到了许多外省的高端客户订单。
下一步,河口村依托盘活的农副产品加工厂房,借助弥陀镇特有的“弥陀生条、弥陀豆粑”地理标识商标,解决生产的规模化问题,生产优质的农副产品壮大村集体经济。(鲁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