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10:26:52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96 |
在太湖县城西乡树林冲的灵秀山水间,一棵苍劲的老树静立百年。虬枝舒展,枝繁叶茂,斑驳树皮镌刻着岁月年轮。在这座老树的庇荫下,居住了170多户700多人,生活在这里人都有着一份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只因这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
村里的老人李敬政是状元李振钧家族的第六代后人,据他介绍,原来这地方有很多樟树,老地名叫樟树林,在清朝道光和嘉庆年间,状元李振钧与其父李长森、兄长李振祜父子“一门三进士,在外地做官回来以后会在这里一座亭子里休息,他们休息过的亭子被称为“接官亭”。
站立在先人曾经驻足的地方,李氏后人李登求的思绪也飘散在百年之前,言语之中满是对先祖的追忆与崇敬。“我们树林冲李氏家族以读书为正业,以家风为坚守,终成太湖县名门望族。明清两朝科举考试中,树林冲李氏家族共考取12名进士。乾隆四十九年(1784)李长森荣登一甲一名,金殿传胪。长子李振祜嘉庆六年(1801)中进士,次子李振钧道光九年(1829),大魁天下,状元及第。他的曾孙李德星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进士,太湖有一句话‘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说得就是他家直系亲属四代人。”
如今亭台虽湮没于时光,老树依旧守望着这片土地,枝桠间漏下的斑驳光影,仿佛在拼接着昔日的文华盛景。透过婆娑树影,人们依稀看见太湖最后一位状元李振钧,在历史长卷中挥毫写就的痴情诗行与傲骨文章。
十六岁那年,才华横溢而孤傲不羁的李振钧迎娶了年长近四岁的桐城才女汪正珠。婚后,汪正珠如姐如母般包容丈夫的任性,鼓励丈夫考取功名,这段琴瑟和鸣的婚姻,让李振钧从轻狂走向成熟,为他日后蟾宫折桂埋下伏笔。奈何红颜薄命,自幼体弱的汪正珠在二十五岁芳龄香消玉殒。病榻缠绵之际,她仍牵挂着丈夫的科举前程。爱妻离世后,李振钧没有忘记夫人嘱托高中魁元。可是失去挚爱的他,重归了孤傲本色,常借酒浇愁自嘲“呼我为狂我不辞”。状元及第的荣耀未能照亮仕途,他因“语言戆直,傲岸不羁”与官场格格不入,最终四十五岁郁郁而终,以生死相守兑现“待侬先理葬诗坟”的泣血誓言。
聆听着凄美爱情的深情呢喃,感受着傲骨文人的清风浩荡,树林冲这片厚重又浪漫的土地似乎处处珍藏着文化记忆的宝贵碎片,绿荫边的一潭古井至今仍泛着幽深清光。据说,这是明代巨诚公后裔献武、献臣、献龄三兄弟所开凿的,当年全村人就靠着这口井生活。
当时的先人或许也未曾料想到,这脉泉水将滋养出明清两代十二位进士。自明弘治李淳首开文运,到清光绪家风传承,这里孕育出“父子鼎甲传胪,兄弟同榜登科”的文化奇观。李长森“李锅巴”的雅号传扬清廉之风,李振祜“六大人”的尊称挺立刚直之骨,还有李德星、李振翥等俊杰在吏治、军事、文教各领域建树非凡。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李氏独创的“优生田”制度,鼓励族中子弟读书,让“代有青衿出深山”的人文佳话绵延至今。
漫步林冲村,历史脉搏在砖石纹路间跳动。明清石鼓静默诉说着过往,环荫阁仿佛仍有书声琅琅,而新时代的传承者正为状元之乡谱写时代新章。李传文是李氏后裔,现在北京从事知识产权商标品牌工作、法律服务行业,身处异乡的他脑海中经常浮现小时候依偎在爷爷奶奶身旁,听他们讲先祖们“崇文、读书”、扶困济贫故事的美好时光,“崇忠孝,敦亲睦,笃诗书,勤耕作”的家训始终烙印心间,对家乡浓厚的情感化为了他十多年深耕状元文化的动力源泉。工作之余他研究先人的诗词文章、状元精神,曾多次组织在京开展李氏家风学术研讨会,他坚定地说“我作为太湖人树林冲人,也作为李氏家族的后人,我有责任有义务把状元文化、状元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李传文被授予“2019—2020”年度北京市律师行业党建之友的等诸多荣誉称号,从小耳濡目染的状元文明在此刻凝聚为敢于担当的法治精神,他将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转化为对司法正义的追求,又以对法治事业的坚守诠释着李氏家风与时俱进的内涵。
润泽无声、岁月留痕。为了以最真切的行动回馈桑梓,同时让状元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推广与传承,李传文今年特意从河北曲阳精挑细选运送了40吨风景石回馈家乡,回报家乡。也是将状元文化的点点滴滴刻于溪畔青石里,让先贤古训永存在青山流水间。
“这些石头都是从河北曲阳,中国石雕之乡那边购运过来的。这些景观石,对乡村振兴和地方的景观能够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也是我作为太湖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一点小小的贡献和热爱家乡的一点点心意。”
这些风景石让历史故事、状元佳话化为可触摸的文化景观,崇文尚学的传统精神实现了具象化表达。他不仅用青年担当延续了家族文脉,更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家乡发展的创新路径,李传文的故事本身,或许正是状元精神在新时代最生动的实践。
在状元公的太祖父建造的竹坞公祖堂前,还刻有李传文捐赠的石碑,碑文上刻有“忠、孝、节、义”四个大字。每逢春节,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李氏后人都会重聚祖堂,感受先人遗风,共叙乡亲情深,他们也在各自的领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着状元文明,实现李氏家风一代代的传承与接力。
李氏后裔,状元文化研究学者李登求说:“李氏状元文化家风延续至今,影响了家乡后人特别是读书和正业方面,树林村走出了世界围棋冠军李轩豪、树林冲巨诚后裔,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这些都是状元文化的荣耀、也是状元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放眼全国,政界公仆、商界精英、文化使者、学术先锋……各行各业的“李家人”身上,都跃动着“克勤克俭,唯读唯耕”的家风基因。那泓浸润过十二进士墨香的清泉,此刻正滋养着新时代的文化幼苗。如今,李氏文脉早已突破祠堂香火的范畴,化作每个平凡灵魂对至真至善的坚守。
从“接官亭”前的风光到学术研讨会的讲坛,从承载历史的遗迹古道到文化广场前的乡村新貌,树林冲的状元文化既是历史的回望,也是未来的启航。它印证了“诗书继世长”的永恒价值,更在新时代激荡出崇德向善、文化自信的澎湃力量,早已超越家族荣光的范畴,升华为一个民族对知识与品格的永恒追寻。正如李振钧诗中所言:“最爱多情清静水,不因河曲强回头”,这泓穿越时空的文化清流,恰是中华文脉绵延不断的永恒见证。(刘辉 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