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16:05:38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05 |
近年来,弥陀镇志愿服务成为凝聚民心、优化治理、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已构建起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网络,让“志愿红”成为乡村大地最温暖的底色。
织密志愿服务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核心(1),联动N个多元主体,即党建办、司法所、医院等多个部门,形成“1+N”服务矩阵。邀请村民代表、教师、退休干部、乡贤等具有文化素质人员参与,构建“宣讲员+网格员+党员+群众”的微网格宣讲格局,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依托文明实践“赶”大集,构建“文明实践搭台、多方联动唱戏”的共建格局,联合党建、司法、医疗等部门及35支志愿队伍,年均开展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超万人次。开展急救、农技、法律等培训,累计培养“持证志愿者”100余人,服务精准度显著提升。
服务领域多元化。 紧扣群众“急难愁盼”,在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领域精准发力。组建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深入大棚开展种植指导,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20余个。医护志愿者为群众免费量血压、测血糖,耐心解答健康疑问,普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书法志愿者现场写春联、福字赠送群众等。年均开展义诊1000人次、义剪300人次,解决群众实际需求。定期组织文明实践“赶”大集活动,设置了健康义诊、社保咨询、交通安全宣传、法律咨询等多个服务摊位。党员主动认领志愿服务岗位,带动群众加入志愿活动中,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留守儿童献爱心,营造了邻里互助、和谐友爱的氛围。
创新打造品牌化。将理论宣讲、便民服务、文化惠民等新时代元素植入传统集市,打造文明实践“赶”大集品牌。这种创新既守住了乡亲们的“赶集记忆”,又让文明新风吹进了山乡每个角落。围绕“赶大集时宣什么”“赶大集时怎么宣”,每次“逢五”赶集都确定不同的主题,确保“月月有主题、场场有特色”,实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典型案例,被《安徽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结合实际策划开展“音”你闪耀“声”动弥陀全民K歌、“引领新风尚 舞动文明镇”“四季村晚”等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群众满意率和社会影响力。
下一步,弥陀镇将持续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模式,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拓展“1+N”文明实践资源融合模式,促进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宋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