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11:01:44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31 |
在寺前镇桥冲村,有这样一位带头人,他以“产业兴村、实干富民”为初心,十年如一日扎根乡土,用创新与坚守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他就是寺前镇桥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正荣,2017年被评为县级劳模。
走进寺前镇桥冲村菜籽油加工坊,机器轰鸣声中,蔡正荣正俯下身子,仔细查看生产设备,不时与身旁的工人师傅交流调试细节。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年产值突破60万元的产业,曾经只是村里小打小闹的传统木榨油坊。2019年,蔡正荣与驻村工作队一拍即合,依托有着100余年历史的老油坊,正式启动菜籽油产业升级计划,对老油坊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引导村民发展油菜种植。如今的桥冲村油菜种植面积达160余亩,种植户户均增收3000元。
寺前镇桥冲村油料加工厂师傅胡治华说:“以前这里是一个小作坊,每家每户来加工家里吃,现在在蔡书记的带领下把设备搞好了,产量也上去了,销路也打开了,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村民王斌说:“我家种几亩油菜,蔡书记经常请镇里农技人员来地里教我们种植技术。有了技术指导,油菜产量提高了,而且村里还有加工厂,不愁卖,价格也不低。”
产业振兴的脚步不停歇。面对红薯附加值低的困境,2024年,蔡正荣整合资金建设红薯粉丝加工厂。他大胆引入电商直播和抖音平台,打造“桥冲红薯粉丝”网红品牌。
“大家好,我是安徽省安庆太湖县寺前镇桥冲村党支部书记蔡正荣,欢迎你们来到和美桥冲土特产直播间……”
通过这种创新模式,桥冲村仅一个季度便销售6000余斤,带动200余人次就业,助农增收10万元。
“以前家里种红薯主要是喂猪,现在卖给加工厂做成粉丝,收入涨了很多倍,而且蔡书记还教我们用手机直播卖货,现在我家的粉丝根本不愁卖,还能帮邻居在网上卖。”村民高净高兴的说道。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蔡正荣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2021年,他主导成立农副产品加工厂,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村民豇豆、生姜、竹笋等农产品,加工制成“桥冲牌”干货,年营收达35万元。
村民王文球说:“ 我们桥冲村办了一个农产品加工厂,为老百姓服务,收购红薯粉、豇豆角、萝卜丝、还有新鲜竹笋,我今天挖竹笋也挖了一百多斤、价格还不错的,所以村里为老百姓服务,大家非常满意。”
党建引领是蔡正荣凝聚民心的关键。多年来,他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带领党员深入参与产业规划,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处理村里大事小情时,他始终坚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以民主作风让村民们拥有强烈的参与感,有效凝聚起乡村发展合力。
“蔡正荣同志上任以后,村里发展了一个精制油厂加工菜籽油,另外还有一个粉丝厂,自己还带头直播,帮老百姓销售土特产品,作为一个老党员,村里有一个好书记,我心里比较踏实。”老党员胡甚中感慨的说。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蔡正荣已经有了新的规划。他计划深化菜籽油、红薯粉丝等农产品的品牌化运营,拓展电商直播和乡村旅游,打造“种植体验-加工观摩-美食休闲”一体化产业链。
“乡村振兴没有终点,作为一名劳模、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的目标就是要让村民的钱包更鼓、笑容更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挖桥冲的特色资源,在优化产业结构的上持续发力,培育更多富民产业,一步一个脚印,把桥冲村建设的越来越好。”寺前镇桥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正荣满怀信心的说。
从传统油坊到网红农产品,从单打独斗到多方协作,蔡正荣用劳模精神诠释着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敢为人先的创新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生动践行着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核 。村民们发自内心的认可,就是对这位劳模最好的褒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蔡正荣正带领着桥冲村村民,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记 者:梅大宋 詹 霖 胡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