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10:14:09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438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主题定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倡导通过阅读开拓视野、传递智慧,为人类共建更美好的明天。
春暖风清,书香氤氲。浩瀚如海的知识存在于书籍之中,读书是自我提升的最佳的方式。我国历来崇尚读书,牛角挂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历代先贤刻苦攻读的励志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书海中求索攀登。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12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各地纷纷因地制宜推出了本地全民阅读规划、政策,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职工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实体书店、阅报栏等设施规模、数量不断增加,不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有书读,更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爱读书、读好书。今日中国,耕读传家、以文兴邦的文化风气依然在每一个家庭传承,在每一座城市延续。
阅读文化不断融入生活日常。中华文明能够绵延至今,读书重学传统基因厥功甚伟。全民阅读推广的内涵,就是要大力培育阅读文化,让全体民众都能拥有开卷阅读的文献资源和社会便利,共享人类知识、科学和文化之益。今年春节,北京开展“阅迎新”实体书店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实体书店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阅读文化活动超千场,为市民群众奉上一道道年味十足、文化气息浓郁的精神大餐。得益于全社会协同配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全民阅读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共建书香社会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如今,阅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以全民阅读推动文明赓续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更好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热情,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在全社会涵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
精品书籍更好满足阅读需求。书籍,是人类文明的基因库,每一次阅读都是对基因的解码与传承。推出更多精品好书,吸引更多人在闲暇时间捧起书本,是新时代出版行业所面对的重大考题。近年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优秀原创文学出版工程等一系列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优质内容;“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等评选活动,向社会推荐了一大批精品图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迈入更高品质的阅读层面。一本好书,犹如一位智者,能启迪思想,开阔视野。努力把每本书都做好,形成更多精品书籍,就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大家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丰富厚重的阅读推动精神生活更加富裕。
好方法让阅读收获更多成长。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媒介不断丰富阅读方式,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社交媒体、网络视听应用等平台获取信息,形成了多元的阅读生态。借助算法推荐、个性化定制等技术,让我们收获了高效便捷的阅读体验,浅阅读、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主要阅读方式。快速浏览的阅读方式让我们将阅读的重点置于简单知晓事物本身的层面,如果需要对某一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趋势、影响等作出完整、谨慎、系统的认识理解,仍然需要深度阅读。深度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获取的是完整的知识网络和逻辑框架,从而实现知识内化。新媒体时代的新阅读方式与传统的深度阅读是共存互补、互促共进的关系,要运用好这两种方式,让多元的阅读形式和丰富的阅读内容“为我所用”,通过有目标、系统化的阅读,在转译、阐释、构想等思维活动中,将阅读的过程转化为高质量信息读取和思维观念再造的过程,在阅读与思考的统一中逐渐养成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