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14:44:49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421 |
在熙湖群山之中,一片绿叶历经骄阳似火和林寒涧肃的考验,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释放出那抹按捺已久的茶香;品上一口太湖茶,无论你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抑或是来去匆匆的“背包客”,都能勾起彼此内心深处潜藏着的“诗与远方”。作为“三茶统筹”理念的践行者,太湖正以茶为媒,促进文旅、产业、科技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香飘四海”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深山云雾”到“天下知音”
在整个安庆地区,关于茶的意象典故,可谓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天柱剑毫”傲立云崖、“桐城小花”书卷含香、“岳西翠兰”道法自然、“龙池香尖”潜隐幽泉....各地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自成一派”的自然地理、茶叶形态、茶汤口感等现实因素充分融合,建构出一个个历久弥新、回味无穷的品牌形象。作为名人故里的太湖,自然也不甘落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县就已初步形成了“天华谷尖”“二祖禅茶” “花冲谷尖”“南阳河谷尖”等数十个地方茶叶品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对家乡出产的“天华谷尖”情有独钟、十分赞赏,欣然作诗:“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名人效应”将“天华谷尖”的品牌知名度推向五湖四海。“天华谷尖”先后获得省名牌产品、省名牌农产品、省十大品牌名茶、部优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世界绿茶协会评比最高金奖等荣誉,并已纳入部级名特优新目录。
2019年,负责茶叶公用品牌集中运营和管理的“太湖县茶产业协会”应运而生,全县主打“天华谷尖”和“天华云雾”(原二祖禅茶)两个公用品牌的建设推广工作。在随后几年时光里,太湖县的茶品牌建设正式迈入快车道,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与产业相得益彰的品牌建设之路。截至2025年,太湖通过“文化搭台、品牌唱戏”的策略,已在县内成功举办四届“天华谷尖”茶文化旅游周活动,这一平台也已成为茶企、茶商高效交易的“前沿阵地”,传播太湖茶叶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如果你是一个心系家乡发展的“太湖游子”,如今不难发现,在飞速疾驰的高铁车厢里、在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上,太湖茶品牌的曝光度已今非昔比;如雨后春笋般布局的省外茶叶专营店、“点一点”就能包邮到家的在线直播间,都能让胸中的乡愁找到舌尖上的慰藉。太湖茶,未来或许将跨越地域界限和认知局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取暖”
“全县150余家茶企,年销售额达千万的茶企仅1家,市级龙头企业仅11家,尚无省级龙头企业。”“茶叶经济组织规模小,经营分散,带动能力不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让太湖茶人一度陷入迷茫。
“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加入茶产业赛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扛着“三茶”统筹重任,带着“三问”使命入局,2024年,由太湖县发投集团牵头成立的安徽徽泓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整合太湖茶资源的“核心引擎”。通过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联手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聚焦“天华谷尖”“天华云雾”“天华红”品牌,以市场化模式,依托本地14万亩茶园、450余家茶叶经营主体、11个涉茶乡镇、8万余涉茶人口,开展茶产品开发生产、精深加工、包装设计、品牌建设、宣传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构建、茶旅融合发展等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联手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太湖茶产业。
成立伊始,徽泓公司便牵头完成太湖茶叶交易市场选址、可研及设计,吸引53家茶企申报入驻。未来,这一市场将成为皖西南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预计年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 此外,太湖县还通过“茶企+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了21家规模经营主体,其中3家企业在安徽省“斗茶大赛”舞台中一展身手,“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发展格局快速形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茶产业带动群众年增收2亿多元,寺前镇、天华镇已被评为“全国一镇一品茶叶专业示范镇”,北中镇被评为省第五批茶产业集群镇,北中镇望天村获全国茶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
拨开太湖高山茶树间的云雾仙境,现代农业科技正在用变革的方式重塑这门传统行当。茶园旧、树龄长、品种杂、抗旱弱、排涝差,历经千年沉淀的“老手艺”面临着亟待破解的“新问题”。
如今,有了省城科研专家们的传经送宝,“太湖茶人”大开眼界,对“茶”的认知由浅入深,于是放松了对“绿”的执着,开始体验赤色“红”、清汤“白”的独特魅力,接受栀子花、茶树花等等以往未曾有过的舶来新品。
改变还不止于此。全县2400亩茶园撕下了“低产”的标签,青山环翠的马庙、梅河和程岭有幸与“智慧大脑”结下良缘。从此,无人机巡田、智能滴灌系统成为标配;一部手机,就能让茶农享受足不出户掌握生长数据的便捷。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茶树仙子有望告别饥渴、摆脱病痛,在尽情享受自然的馈赠的同时健康成长。科技赋能让“种茶看茶”升级为“数据制茶”,亩均效益将得到巨大提升。2024年,太湖县全年共举办茶叶加工、安全生产等培训班20余场,累计培训茶农超1000人次,培育出15名专业茶艺师,全县茶叶优质率从65%提升至90%,茶叶出口检测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100%,科技贡献率占比超50%,为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智造基因”。
从“茶香致远”到“百业兴旺”
“木质小屋藏在翠色层叠的梯田之间,打开窗就能一睹花亭湖上的粼粼波光,连空气中都氤氲着清新的茶香味,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不过如此......”所谓“茶旅”,我们终于明白,不过是把旅行者的脚步,印在茶树生长的刻度之上。
近年来,太湖县积极打造“茶旅互动”新业态,深入挖掘茶园茶乡等资源特色和采茶制茶等民俗魅力,促进茶产业链延伸和茶文化交流互鉴。利用产业发展资金在晋熙、寺前、天华、北中等重点产茶乡镇建设茶旅融合示范点11个,“文润茶乡 朴初故里”获评省级十大最美茶旅线路称号。“采茶+民宿+研学”的融合项目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收获“品茗观景”的绝佳体验。“以茶促旅、以旅兴茶”“一叶兴百业”的良性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从品牌崛起到产业集群,从科技赋能到茶旅融合,太湖以“三茶统筹”为笔,在绿水青山间绘就壮美画卷。如今,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科技创新的活力与乡村振兴的希望。未来,太湖茶香必将飘得更远,为“三茶统筹”写下更生动的注脚。(记者: 吴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