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09:42:02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63 |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连日来,县农业部门组织专家技术团队下沉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厂化育秧技术服务指导,为春耕生产送去科技“及时雨”,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在太湖县强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工厂内,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再生稻机械化育秧,随着机器高速运转,摆盘、撒土、喷水、播种、覆土、叠盘等工序一气呵成,一个个秧盘快速制作完成。县农业部门农技专家在流水线旁认真察看生产线上的每道工序,从播种密度、湿度控制等方面给出了专业且细致的指导意见。近年来,随着农业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让传统的春耕和春管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田间地头尽显科技范,这不仅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更让丰收更有保障。
“工厂化育秧能提供稳定的环境,克服恶劣的天气影响,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可精准控制水肥,提高秧田的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亩均能增产50公斤以上。”该合作社理事长刘小保告诉记者。
记者来到位于大石乡的太湖县海燕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育秧大棚里一片绿意盎然,一个个秧盘摆放整齐,翠绿的秧苗已破土而出,长势十分喜人,暖意融融的大棚里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农技专家来到育秧基地,仔细查看秧苗生长状况,耐心讲解核心技术要点。
据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淦介绍,育秧的关键在催芽,目前我县大部分育秧中心均采用催芽机催芽,温度设定在28度左右,在流水线置盘后进入大棚,在大棚里面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这样出来的秧苗会更加整齐。
据介绍,太湖县海燕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有23个大棚进行育秧工作,面积有1万平方,主要为周边的水稻种植户提供有力的秧苗保障。今年入春以来,我县针对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育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农技专家团队第一时间上门手把手指导,为大家提供“保姆式”式的贴心服务,让粮农吃下定心丸。
“在县乡农技人员的关怀和指导下,截至目前已完成再生稻早稻秧600亩育苗工作,计划是1000亩,预计在3月25日之前完成,中稻秧计划目标量4000亩,以满足市场需求。”该合作社业务经理陈龙宝说。
据了解,为筑牢今年粮食生产根基,县农业部门早动员、早部署,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统筹规划、政策宣讲、技术指导到物资筹备,全方位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同时向农机手们宣讲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和春耕备耕作业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确保不误农时不误春。
“我们将持续紧抓春耕生产工作,以‘稳面积、提单产、促增收’为导向,紧扣农时,力争在3月底完成再生稻和早稻育秧,4月底完成栽插,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李淦表表示。 (记 者:黄德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