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榜样
政协委员风采 | 他是汪助银
2025-01-03 15:16:52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8036

扎根基层,他的身影在阡陌纵横间奔走忙碌;情系三农,他深入田间地头倾听、传达着群众心声;辛勤耕耘,他满腔热情诠释着农业人的责任担当;建言献策,他一片情怀贡献着政协委员的智慧力量,他就是二十余载深耕农业沃土,助力乡村振兴的政协委员、县农业农村局协作促进股负责人汪助银。

在太湖县何氏家庭农场,连片的油菜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农场主何达权正与汪助银行走在田间,看到油菜蓬勃向上的喜人长势,两人的记忆被拉回到十二年前。2013年,汪助银来到新仓工作,在一次农技推广中遇到了因产作物产量过低而陷入困境的何达权,得知情况的汪助银第一时间来到种植基地,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他判断出何达权存在农业技术不成熟的问题。于是从机插秧技术开始,汪助银手把手指导何达权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借力科技力量,之后又在实践中逐步教会何权达各种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维修、保养的相关事项,平日里也经常走进农场,送技术配良方,指导何权达抢抓当前时机,因时制宜做好田间管理。如今,春耕秋收时节何氏农场里各类机械都轮番登场,齐奏了一曲丰收交响,遍地油菜满园、小麦陇黄、硕果飘香,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500亩扩大到如今的1600亩。

“我有幸从2013年认识汪助银,从一个农技小白什么不懂到现在插秧机、大拖样样都会,成为了一个全能农技手。他是我的师傅,一直以来有什么不懂的我都会问他,他也很耐心地教我各种农技知识,机械操作、安全生产等,都是他教我的,我很感激他。”何氏家庭农场农场主何达权告诉记者。

在太湖乡土,像何达权这样因汪助银而受益的农户还有很多。自1999年脚脚步踏入田野,汪助银,用二十年的时间坚持奋斗在乐至农技推广一线,他先后辗转于小池镇、北中镇、新仓镇、大石镇等地,生于农村的汪助银深知农民生活的辛苦,他希望能尽己所能用专业知识为农民老乡带来切实帮助。年复一年的岁月里,太湖山山水水见证了穿梭田间一路走来的足迹:2001年,他最早引进收割机,提高农作物收割效率,2007年,他大面积推广机插秧,助力农民增收增产,2011年,他从耕地到收割全程指导,帮助北中大户完成从建材到农业领域的成功转型,2016年,他将自己数年来与农民打交道中积累的“种植”经验总结传播,如今,他又在农业安全生产方面再度开启新的篇章。

在夯实农技、真情惠农的过程中,沾染的一片泥土都凝结成心系群众的社情民意,种下的每一粒种子都化为了求真务实的委员提案。作为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他结合自身深入基层、联系农民的工作特点,调研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农民诉求,积极参与县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先后提出《关于串点成线打造高质量和美乡村示范片的建议》《关于对变型拖拉机拆解报废进行补贴的建议》《农业机械化亟需解决基本农田有机无路问题》等精准建议,将农业技术送入送到群众心间,用真挚情感传达百姓期盼,全心全意书写“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使命情怀。

汪助银表示:“作为一名农业农村界别委员,我将进一步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找准本职工作与委员履职的结合点,广泛联系农村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察民情听民意,多建务实之言,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记 者:王 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