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 09:44:01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656 |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文章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对此历来高度重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通过奋斗去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也是用实际行动彰显出“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出彩机会”的就业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外部压力、内部困难特别是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正是这关键一步。坚定以发展为先,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多好的就业岗位和用工需求,搭建起更广阔的舞台,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有机结合。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用好“发展”这把钥匙。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只有更好的发展,才能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用工需求,也才能带动人民群众的就业。为此,一方面要大力布局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创造更多高质量岗位。另一方面要持续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与创造力,用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轻装上阵,从而带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良好的就业环境基础,释放出企业人才“蓄水池”的效果。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紧盯“特殊”重点人群。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途径,事关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为此,我们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真正做到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守护千万家幸福。不管是完善就业保障服务,还是创造更多用工需求,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广大的求职者而言,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科学把握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不能好高骛远。只有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所需中来,主动前往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拼搏奋斗,才能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书写出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