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4 09:41:12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019 |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时代潮涌,机遇无限,各地应当紧随习近平总书记步伐,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紧握产业体系、人才储备、市场导向“三笔”,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目标定位,用心执笔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以“产业体系”起笔,绘就创新引领“新业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只有产业兴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才有强大物质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各地要重视研发投入,将营收资金更多分配到技术攻关,提升研发人员比例上,引导企业对标本领域最新产品与最高标准,切实提升科技含量,为产品提高附加值。要重视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推动量子信息领域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齐头并进,运用好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帮助企业、工厂提质增效,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化。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和规上企业无研发机构、无研发活动“双清零”行动,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以“人才储备”落笔,绘就智能驱动“新高地”。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军和主力军,下好科学技术攻关“一盘棋”,重点是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各地要建立激励机制,帮助企业构建灵活的组织结构,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鼓励团队协作和创新,提升行业领域整体水平。要搭建载体平台,通过头部企业的开放平台,共享产品及能力,为开发者和开发应用赋能,为各行各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汇聚起全社会的合力,共同推进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要打造良好环境,将人才强省纳入全省战略布局,高标准、高质效一体化推动,持续推出新的符合人才需求的政策措施,确保人才在子女教育、居家养老、健康医疗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将“以诚待才”的“金字招牌”打响。
以“市场导向”收笔,绘就科技赋能“新风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运用、产生实际经济效益,是发展科技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各地要适配市场需求,打造城市级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为创新型产品和技术快速进入市场提供应用场景,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类产品契合服务企业要求,形成可观经济收益。要优化资源配置,全方位支持科研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难点,不断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针对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精准发力,集中科技资源,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要构建市场体系,形成“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转移转化机制,联合省、市、县(区)三级力量,通过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等,布局一体化大市场,打造更多融合创新品牌,推动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拓空间、深度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