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徽锋评】以组织“有为”促干部“作为”
2024-10-18 09:47:19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16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干部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组织部门必须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全力护航干部成长为“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实干家”。

立好选人用人“风向标”,激励干部以“想干事”树立担当之志。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是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优良传统和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就要突出政治标准,全方位加强政治素质考察,深入考察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悟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具体工作分析把握干部的政治表现。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职务调整、职级晋升的重要标准,构建绩由事考、人以绩论的闭环链条,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涵养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打好严管厚爱“组合拳”,引导干部以“敢干事”锤炼担当之能。后顾无忧,则前行无惧。干部敢为能为离不开组织部门培养锻炼、撑腰鼓劲。“能为”是“敢为”的前提条件,“敢为”是“能为”的本质要求。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重大改革任务中,不可避免会碰到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推动干部“能为”,需要在基层一线、项目前沿、重点领域磨炼作风、提升本领,既能积累丰厚的实践经验,更能锤炼担当的德行品质。改革是一场探索性实践,干部在啃“硬骨头”、涉险滩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失误,促进干部“敢为”,需要以激励暖心推动干部舒心安心。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容错纠错办法,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错告误告的干部澄清正名,分层分级选树担当作为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干部做到担“责”不推、担“事”不躲、担“难”不怯、担“忧”不惧。

用好考核奖惩“指挥棒”,督促干部以“干成事”落实担当之责。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识人,重在考核。考核“指挥棒”指向哪里,党员干部的目光就会向哪里聚焦,各类资源就会向哪里聚拢,工作力量就会向哪里聚集。发挥好考核与奖惩的作用,需要突出考大事考要事,更加注重政绩的成色和含金量,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干部业绩在实践、声名在民间。要注重听民声、察政声,多维度、多角度了解干部,使考核结果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建立“赛马”激励机制,为同领域同层次干部搭好比武台、建好竞技场,既把功夫下在平时,又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考核考察干部。“考”是基础,“用”是关键。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有序衔接,引导干部强化“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在真中见境界、实中显作风、干中出成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