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 15:32:55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662 |
近年来,江塘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理念谋划工作、用创新举措推进落实,以乡镇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统筹谋划“一区一路一山一河”发展战略,攻坚克难,争先进位,产业发展全面起势,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
坚持党建为基,凝聚发展合力。一是突出主责主业,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党建基础业务,创建“八点半课堂”党建品牌。注重人才工作,全县率先建设乡镇人才驿站,赴江浙沪深等地开展“双招双引”,走访联系各类人才80余人,选送2名乡村干部到江苏古里镇体悟实训,对全乡40岁以下17名年轻干部实施“墩苗壮骨”计划,下沉一线进村居、进农户、进企业,培养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2023年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759万元,村均69万元,今年有望提升10%。二是落实书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继续实施“太商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县委书记项目及“盘活资产焕新机 劳务公司添活力”乡党委书记项目,盘活闲置资源资产270余亩,今年新增“太商”4人创办企业,预计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带动就业80余人。抓牢“党建引领商协会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县委书记项目,赴各商协会开展信息推介、座谈,吸收新的商会会员,收集项目线索,参与消费帮扶金额达9万元,商协会认领乡村建设项目5个,开展扶贫助学及困难慰问7次。同时,建立商协会成立兼职调解员队伍,调解矛盾纠纷2起。三是加强廉政建设,营造干事氛围。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原则,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纪教育走深走实。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抓手,聚焦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作风建设等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到位。
坚持发展为要,推进全面振兴。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申报产业到户奖补资金25万余元。二是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结合“整洁太湖”行动,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严格执行河长巡、林长制,完成耕地恢复217亩。村均建立积分超市,共兑换7200人次。大塘村精品示范村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做到时间、进度双达标,龙山村省级中心村项目有望11月底完成验收,毕岭、白云村人居环境整村推进项目稳步进行,东五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正在施工。三是三产融合深度推进。存栏肉牛1650头,黑猪1100头,稻虾连作5500亩,种植蓝莓、葡萄、桃、李、梨等水果2200亩,一产产销约4000万元。中共太湖支部旧址开馆运营,太湖优路沥青混凝土项目落地投产,计划年底入规,皖河生态农业二期建设稳步推进,田园大塘民宿1-3号楼即将开工。
坚持改革为先,释放更大动力。一是明确发展目标。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黄山旅游带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项目,突出产业核心,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经济效益,走出一条高效、集约的发展之路,进一步解决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在空间布局、城乡协调、设施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二是突出精准定位。着眼于江塘目前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形成的产业基础及可用的资源资产等,围绕“县城后花园,特色小产园”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全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大盘,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休闲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研学旅游、红色游等项目,打造乡域内精品旅游线路品牌。充分利用现有闲置低效资源资产,“一地一册”制定盘活方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建设小微园区。三是打造四个板块。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公共服务条件、群众发展需求及最大化收益原则,按照“一山一河一区一路”布局和功能定位,不断完善集镇功能,畅通集镇区内循环。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加速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S246沿线村庄承接更多工业项目落地。稳步推进羊乌山矿开采进度和太平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潘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