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08:43:39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644 |
近年来,天华镇横路村始终树立“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谋”字上下足功夫,创新发展“果姜”套种模式,实现一地双盈收。
近日,记者来到天华镇横路村的生姜种植基地内,一片片黑色遮阳网下,齐胸高的大姜长势旺盛,叶片浓绿肥厚,茎秆粗壮挺拔,青翠欲滴,再过两个月就可以迎来大丰收了。据了解,为确保生姜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覆盖遮阳网成为一项重要措施,生姜基地覆盖遮阳网,不仅能够调节光照强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从而有效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自2021年以来,横路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长短期产业相结合、运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经果林产业。在枇杷下进行生姜套种,在枇杷生长初期,树冠尚未完全形成,土地空间存在一定闲置,套种生姜能充分填充这些空间,且生姜生长周期较短,能够在短期内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一地多用。此外,这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村党总支委员查永生介绍说:“套种可以省去人工除草的成本,水肥管理适当,有助于白枇杷的生长,还能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当地老百姓务工增收,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入。”
生姜从种植、管养到采收,都需要大量劳动力,随着村里“果姜”套种产业的发展,现在周边群众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还可以就近在基地里务工获得报酬。目前基地共带动村民务工近50人,年发放劳务工资超30万元。村民郑李林说:“好多人都可以到村里来干活,都可以做一百多块钱一天,既做了事情,又照顾到了家里老人。”
“果姜”套种,种出了美好“姜”来,预计今年生姜产量在8万斤以上,村集体经济可增收30万余元,小小生姜,正乘着乡村振兴的快车,成为横路村的“热辣”产业。天华镇横路村党总支副书记石磊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320亩白枇杷基地做文章,在科学化种植、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放大本地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实现一地多收、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记者:刘 鑫 徐 虹 实习严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