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0 15:53:02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693 |
近年来,城西乡紧密围绕“八必帮”服务理念和内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代表担当作为,强化履职成效,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人大智慧和力量。
宣传政策、强化学习,提升基层治理“向心力”。“人大代表+政策宣传”,锻造履职能力。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充分发挥代表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移风易俗等工作,不断推动人大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序组织开展“幸福来敲门”“惠民政策大家讲”等代表履职宣传活动,认真记录“民情日记”,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破“课堂”界限,到田间地头、村组屋场、农户小圆桌、文化广场等地,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典型事例,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政策宣讲活动,切实把政策送到群众中,让政策落地见效。2024年以来,共开展基层治理类履职活动30余次,入户走访80余户,收集环保、道路硬化、卫生健康等各方面民情建议30多条。李继平代表提出的关于修建库东公路的建议,乡人大、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与县移民、交运部门进行对接后,争取到大中型水库后扶项目资金170万元,项目于今年7月完成招投标并启动建设,预计12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建好履职阵地。代表们立足岗位职能和专业特长,围绕农村实用技术、特色产业发展等实际需求,加强创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订单式”培训,开设“月嫂班”“电商知识技术”等培训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户讲解和传授相关就业技术知识,培训受益人数达到400余人。邀请各类农业专家与乡村两级业务骨干进行交流座谈、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开设“大棚课堂”,利用农技推广APP等新媒介,拓宽群众就业途径,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2期。“人大代表+矛盾调解”,提升工作动力。利用网格化治理模式,持续发挥人大代表在引领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方面的示范作用。同时,主动承担网格员职责,参与完善乡、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建设,延伸人大代表工作触角。积极发挥“智慧人大”等平台窗口作用,实行“阵地下沉、代表下沉”工作模式,有效整合人大代表联络站、“五人行”说事评理室等资源,常态化开展代表面对面、一对一走访等矛盾调解服务60余次,解答群众咨询25次。宜南五县天燃气工程因施工过程中与被征地农户及相关群众发生矛盾纠纷,影响工程推进。乡人大及时组织界址、幸福两村县、乡人大代表、村分管负责人对宜南五县天然气工程进行视察,施工方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到场,现场办公、现场解答、现场协商,乡人大综合到场代表及村意见,建言献策,施工方快速响应,拿出有效措施,矛盾纠纷随即化解。
倡树新风、注重监督,增强乡风文明“感染力”。深化志愿服务,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坚持以基层民生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将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和走访选民活动相结合,组织代表深入所在选区充当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参与者,通过走进田间地头、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形式,精准对接群众所需所盼,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借助“智慧人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深化志愿活动“四单联动”服务机制,持续擦亮“五老说事”等志愿服务品牌,及时传达群众心声,倡树文明新风。2024年以来,人大代表共参加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乡风文明类志愿服务40余次,受益群众达1200余人。针对李全发代表提出的关于尤术河治理的建议,乡人大与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积极与县农业农村局对接,申报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上级相关部门已到实地勘测,批准后即可实施。开展政策宣讲,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着力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人大代表主动承担起移风易俗的宣传工作,积极向群众讲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践行丧事简办。各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坚持以“服务群众”为纽带,围绕“讲好一段情、说清一个理”的主线,通过进村组、进屋场等方式,与群众谈心交心,将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的政策解读给村民听,争取获得群众最大理解和支持,截至目前,共发放《倡议书》3500份,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活动50余场,让移风易俗思想传遍乡村每个角落。突出工作监督,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切实发挥人大代表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和监督职能作用,积极为所在选区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献言献策,将“移风易俗”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认真监督村规民约的落实情况,指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56条,将条框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行为准则”,为村民提供一个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准则。同时,在村规民约中加入“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条款,人大代表带头参与“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不断挖掘群众身边传承美德、遵守公德的善行义举、好人好事,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让城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散发文明气息。
突出关爱、悉心疏导,提升未保队伍“战斗力”。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积极宣传教育,成为普法宣传员。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的阵地优势,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扎实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绿色阅读、法治宣传、家风家教等学习教育活动,并就未成年人安全保护相关情况与家长进行了座谈交流,发放防溺水等倡议书1600余份,举办法治宣讲进校园等活动30余场。积极履职尽责,当好心理疏导员。有序开展未成年人关爱服务,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残障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常态化入户走访。组织乡人大代表与乡团委、妇联、关工委、民政等部门对全乡6个村留守儿童数据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核实,详细了解家庭实际,核实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父母去向、联系方式及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开展心理疏导。积极担当作为,当好保驾护航员。联合交警、卫生、应急等部门,组织人大代表赴校园开展扫黄打非、网络安全、卫生健康、消防安全等知识宣讲活动。持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结合“开学第一课”、学雷锋日、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童心向党”“我的中国梦”等实践活动60余场次,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全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拓展渠道、优化服务,提升就业咨询“靶向力”。广泛宣传,丰富履职载体。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宣传就业相关政策,利用微信工作群、朋友圈、LED室外显示屏、流动宣传车等渠道开展招工信息宣传60余次,发放企业招工需求手册1200余份,及时将招工信息准确传递给有求职需求的人员,一一做好登记。凉亭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城西健康食品产业园坐落在村域内的优势,通过入户走访、集中宣讲、座谈交流等形式积极宣传就业招工信息,推荐50余人到产业园务工,让群众就业得到有效保障。深入调研,提升履职效能。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开展视察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用工需求等情况,询问企业发展堵点难点,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对辖区就业困难人群进行全面深入摸排,了解其求职需求、技能情况和就业意向,及时做好就业意向登记,并结合视察调研情况,组织有意向的人员到企业进行参观,现场匹配合适的企业与岗位。组织专车接送招工人员参加企业招聘会,实现群众与企业面对面对接,帮助实现群众稳定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城西乡 杨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