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 09:32:15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686 |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绿山凹,一群黄牛漫山跑,风吹草动铃铛响,悦耳悠扬好腔调,好腔调。”
风声,水声,铃铛声,蝉虫声,鸟叫声,好一幅动感的山水画,美到令人窒息。牛在画中,画在天际,却近在咫尺。身临其境,喜极而心颤。
好一幅夏日牧牛图!此番美景,得益于“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
宣传动员,绘就北中肉牛强镇“蓝图”。继省、市、县各级“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陆续出台,北中镇广泛宣传动员,鼓励群众发挥本地黄牛优势,做好北中肉牛强镇“文章”。一是打造市、县、镇三级强村。通过对各村养牛现状进行摸底,制定各级肉牛强村标准,我们致力于打造罗山村市级肉牛强村,吴俊、将军、明珠三个县级肉牛强村,以及玉珠、三村、沙河、望天四个镇级肉牛强村。二是依托安徽省宝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大别山黄牛良种繁育基地。三是倡导种草养畜,实施“粮改饲”和建设水培牧草实验站。四是适度提升养殖规模,力争到2027年,建成“千头牛场”1个,30头以上生态牧场5个。五是成功完成县级指标任务,并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半年来,北中镇黄牛养殖量猛增,实际存栏牛超过5000头,出栏牛达到4000头,其中黄牛占据六成以上。
节本增效,大展北中肉牛强镇“宏图”。“牛吃下去的是草,还出来的是肉和奶”。北中镇紧紧围绕牛和草这两个要素,通过将“秸秆”和饲草过腹增值,大做节本增效文章。一是倡导“秸秆和饲草”青贮或黄贮,通过青(黄)贮技术让秸秆或饲草保存时间更长,有效利用率提升。二是高质量实施“粮改饲”项目,尽力发挥项目支持最大效应,让肉牛养殖主体享受最大优惠政策。三是倡导秸秆有效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概率,还北中碧水蓝天。四是鼓励放牧,降低生产成本。五是成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农业支持政策,让更多农户得到实惠。六是积极融入“太湖黄牛”大品牌建设,分享地理标识红利。半年来,北中镇太湖黄牛申报项目资金超过150万元。下一步,将继续引导符合条件的养殖牛主体适时申报相关奖补政策,进一步降低肉牛养殖成本。
生态利用,打造北中肉牛强镇“美图”。一直以来,北中养牛业以大户散养为主,多数时候都放养在山上。农户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设备积极性不高。通过多轮次宣传教育,使农户明白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建设,实现畜禽粪污“源头减量,过程监控,综合利用”是基本国策,好处良多,既是环保严格要求,也是项目要求。今年以来,北中镇养牛主体建设雨污分离设施超过4000米,建设固粪堆棚近1600平方米,建设污水暂存池超过2000立方米。这些设施设备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黄牛养殖环境。同时,通过扩大商品有机肥基地建设,更好完善商品有机肥生产加工能力,适应北中养殖业持续发展。(杨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