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太湖各地闻“汛”而动 切实筑牢安全防线
2024-07-01 08:45:06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251

以“汛”为令,闻“汛”而动!面对梅雨季节的强降雨天气,太湖县各地各部门始终绷紧安全弦,立足于防大汛,积极防范应对,高位推动织密“责任网”,部门联动打出“组合拳”,乡镇主动筑牢“安全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统计,入梅以来,6月18日20时至6月30日08时,全县自动站雨量普遍在200毫米以上,平均降水量386.7毫米,其中21个站超过250毫米,11个站超过400毫米,最大太湖服务区507.3毫米,太湖国家站442.1毫米。截至6月30日8时30分,花凉亭水库水位81.51m,较批准的汛限水位82.8m低1.29m;方洲水库水位88.42m,超汛限水位0.42m;泊湖田祥嘴水位14.64m,低于警戒水位0.36m;长河水位35.51m,低于警戒水位1.39m。全县现有43座小型水库超汛限水位。花凉亭水库于6月30日10时开闸泄洪。全县受灾人口16701人,紧急转移避险497户1684人。

面对雨情水情汛情,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密切协作,迅速行动,打响了一场防汛“主动仗”。

高位推动织密“责任网”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绷紧弦、勇担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充分发挥指挥调度、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完善信息共享、会商研判、预警发布、值班值守、抢险救援等工作机制,及时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会商会、调度会,传达省市相关精神,科学分析研判汛情,畅通各项工作指令,有效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全县上下“一盘棋”,防汛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防汛一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抓好防汛抢险各项工作。县委书记朱小兵、县长吴海宏带头深入乡镇防汛一线,实地察看水情雨情汛情,现场分析研判防汛形势,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压紧扣牢各级责任链条,备好应急物资,加强巡逻频次,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出现险情科学果断有效处置。面对汛情,各县级领导也第一时间深入所联系的乡镇,坐镇指挥防汛抢险工作。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179名乡镇包保村干部下沉到村,全体干部职工在岗在位,切实加强防范应对。县乡镇村共组建各级应急队伍220支3700余人,进一步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为确保各项指令畅通,在为全县15个乡镇、消防救援局和应急管理局配备卫星电话的基础上,县防指投入27万元为自然灾害高风险村购买村级卫星电话共70部,已全部调试并下发至高风险村,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让防汛信息能第一时间传达。

部门联动打出“组合拳”

为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强降雨天气,我县应急管理、气象、水利、住建、城管、交运、资规、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形成了有效的联动机制,凝聚起防汛合力。

统筹有力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前提。应急部门充分发挥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抓总、上传下达的职能,持续抓好指挥调度、调配应急物资等各项工作,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启动相应应急响应,及时发布工作提醒,强化工作督查指导,全力服务全县防汛工作大局。

天气预警预报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前哨”。为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及时传输,气象部门安排技术人员对全县24个自动气象站进行检查、维护,及时抢修。同时严密监测天气形势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专报、天气快报和趋势分析,为防汛决策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为筑牢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防线,交运部门针对在建交通工程、公路管养、水路运输和道路运输行业等领域,主动防御,储备防汛突击抢险应急队伍3支共计107名应急人员,准备应急运输车辆10辆,防汛应急抢险船舶10艘,铲车16辆,挖机19台,装载机10台。截至目前共计巡查管养公路650公里,出动282人次,累计排查隐患245处,同步跟进督促落实整改。

我县山区乡镇面积大,连续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增大。为做好防范工作,资规部门成立了6个督导小组,深入一线开展督导,靠前指挥,同时邀请地灾防治专家强化技术支撑工作,重点对人口密集区、重点风险区及工程治理项目开展巡查排查。将“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作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最切实有效、最简易方便的措施,开展强降雨预警期间“挪床行动”,有的放矢做好受威胁人员的转移避险。

为保山塘、水库、水利工程安澜,水利部门按北部山区、南部畈区、城区分片制定防汛应对策略,落实片区包保责任人并安排技术专家下沉各乡镇,为一线防汛工作做好水利技术支撑。6月18日提前调度长河一号拦河堰开闸放水;利用降雨前和强降雨暂歇空窗期3次调度各地水库预泄腾库,错峰拦洪。开展山洪灾害影响区人口大排查,逐镇逐村逐网格摸清受山洪灾害威胁人口底数,针对强降雨发展态势做好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和受威胁人口的预判,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住建部门对存在涉水安全隐患的在建工程项目再次排查,重点检查施工现场高陡边坡、基坑、沟槽、顶管等重点单项,并督促工地做好应对防范工作,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及时果断转移威胁区人员。成立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专班共31人,储备大型机械4台,大型抽水泵2台。组织对老旧房屋进行排查,提醒房屋产权人、使用人注意安全,随时做好应急搬迁准备。要求物业服务企业落实24小时巡逻值守,夜间及时用水泵抽除积水。

为确保预警及防汛相关信息能让更多人知晓,县融媒体中心应急广播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精干力量成立多支抢修队伍,冒着暴雨开展不间断巡查,全面排查隐患,抢修应急广播线路和设施设备,保障网络及信号畅通,让近3000个应急广播终端将防汛信息传到千家万户。

乡镇主动筑牢“安全线”

乡镇是防汛工作的主战场,是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做好防汛工作,全县15个乡镇严格落实指挥部工作指令,保持高度警惕,绷紧思想之弦,迅速行动起来,落细防汛措施,积极开展人员转移、险情排查、抢险救援、防汛宣传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情影响,确保平安度汛。

各乡镇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对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等受威胁区域的群众提前转移安置,让群众安心。在寺前镇乔木寨村,当强降雨威胁到村民安全时,该村党组织书记迅速召集党员干部,成立转移小组,挨家挨户进行动员和宣传。他们耐心解释,让村民认识到转移的必要性,并主动协助老人和儿童安全撤离,确保无一人遗漏。北中镇针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地区周边居民、危房户群众,帮助进行安全转移,对大门实行“双锁”,开展早、中、晚“三查”,以避免转移人员回流,并将学校、村部等公共区域设置为临时转移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食品、饮用水、物资等补助,保障正常生活。大石乡密切关注独居老人、残疾人、五保老人等特殊群体,加密巡查走访频次,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必要时果断转移安置人员。天华镇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1处,有危险性切坡建房94户,非在册地质灾害点66处、危旧房屋123幢、重点大山塘3口、低洼易涝点5处、高边坡易塌方电26处。该镇重点关注这些区域,及时做好危险区人员转移工作。弥陀镇将部分村民临时安置在村部,乡镇村干部耐心安抚群众,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应急物资,让群众能够睡上“安稳觉”。

巡查排查是发现险情的关键,能为抢险救援抢占时间先机。各乡镇进一步加大巡查排查力度,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将责任压实到人。徐桥镇茗南村何冲中塘于6月27日17时30分左右发生管涌,18时30分左右坝体垮塌。该村巡查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后及时上报。该镇第一时间到现场组织受影响群众转移安置,第一时间处置险情,防止了坝体进一步垮塌,保障了受影响区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百里镇对全镇范围内的河道、水库、堤坝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汛前就及时清理了河道淤积物,加固险工险段,确保水利设施安全运行,并针对受阻道路及时抢修,调用挖机铲车26台次,组织人员273人次开展防汛抢险,排险79处,清障84处。晋熙镇240余名党员干部投入防汛救灾工作,持续性开展地质灾害点、山洪点、主要路段、水库、老旧房屋等隐患排查巡查,清理河道、水渠淤积物、塌方路段26处。城西乡加强巡查检查,组织乡村应急队伍和巡堤查险队伍共计54人,对全乡地质灾害点、山洪灾害威胁区、河道、山塘等重点部位开展巡查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刘畈乡让群众加强各自房屋周边河塘沟渠堤坝的检查力度,多用、及时用“随手拍”反馈险情,安排专人对“随手拍”进行分析和上报,做好信息发布、舆情引导,尽全力做好精准防汛工作。新仓镇、牛镇镇、江塘乡加大巡查力度,密切关注境内河流、水库、山塘水位变化。小池镇第一时间组建了由60余名党员、民兵队伍和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下沉到村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入户宣传。汤泉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带头响应防汛号召,迅速组织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参加到防汛工作中去。

干群同心,以“迅”应“汛”。防汛路上,有一种力量叫坚守。(叶玲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