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 14:35:03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940 |
近年来,小池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牵头抓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发挥“五老”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抓党建,强组织,锻造乡村治理主心骨。小池镇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保和谐”的工作主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紧抓实基层组织建设,配强干部班子,强化服务意识,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等清单制度,深化网格治理,落实走访包干制度,严格遵守“三必知、三必到”,即“知网格概况、知社情民意、知联户家情”“突发事件必到、矛盾纠纷必到、群众有不满情绪必到”,切实听取群众呼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乡村治理的勤务员,真正把身子沉下去,把责任扛起来。各村建立起以村党总支为核心,党员群众代表等多元参与的乡村治理架构,制订出台了《党群议事会制度》《党群议事会工作职责》《党群议事会工作流程》,对议题收集、议事内容、议事规则、议事流程等进行明确规定,设立个党群议事会,把民主协商平台建在群众家门口,有效推动基层治理。2024年以来,小步不停持续发现和解决乡村治理中的疑难杂症40余起,强化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纵深下沉,提升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质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抓自治,立制度,筑牢乡村治理群众基础。镇党委政府动员各村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清单制+积分制”“最美家庭”等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新增涉及违章搭建处置、宅前屋后绿化带管护、移风易俗等内容的相关条约,鼓励和倡导村民“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激发村民群众的自治内在动力。其中,银山村党总支结合“四事四权”工作法,通过走访村内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身体健朗的“五老”老人,结合考虑村情民情与本人意愿,于2022年3月成立全镇第一家“五老评”工作室,为村内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同志和相关专业人士搭建一个发挥作用和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平台。工作室设立单独办公场所,制定工作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两名老人值班,接待并记录好各网格上报的各类调解申请,为群众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移风易俗宣讲等服务,并作为评委参与村里各类评比考核。村党组织书记定期组织“五老”人员开展培训学习,形成为民服务工作明细卡,对“五老”上报的复杂问题,集中开展问题分析、任务分办、按时结办,构建“收集汇总—研判交办—办理反馈”的工作闭环,做到“大事不出村”。
抓产业,美环境,激发乡村治理深层活力。近年来,小池镇积极响应太商返乡政策,紧紧围绕小池工业聚集区定位,精准化开展各类招商,积极筑巢引凤,持续优化产业结构,2023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部经济1个,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88亿元,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辖区内各村结合村情实际,以创建省级文明村和省级美丽乡村为契机,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和后期管护力度,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经过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了乡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随着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的推进,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党群议事会”把问题摆出来,议事会上,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通过沟通交流化解矛盾,同时使得每一位村民都能以“主人翁”心态去关心、参与村里各项事务,将治理的触角延伸得更广、更深,群众的智慧被转化为推动乡村治理难题的强劲动力,推动各村成为环境洁美、生活甜美、村风和美的“示范村”。(张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