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3 10:12:59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855 |
近年来,面对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和风险挑战,百里镇大竹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重点,以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为抓手,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凝聚服务力量,优化网格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打开基层治理共治共建新格局,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
瞄准“党建引领”这条红线。大竹村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起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协同管理的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制,与镇党委签订《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分年度研究制订《平安建设工作计划》,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具体,并整合司法、公安等力量,为平安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始终突出依法治理,强化法治保障。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将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法律服务职能整合成一个实体平台,实现“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
瞄准“机制建设”这个原则。在大竹村,重大工程建设,重要事项决策均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村务监督、民主评议等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提升村民参政议政热情。并结合大竹村实际,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不断规范自治格局。通过党建引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治理为牵引,引导广大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步提升农户的信用意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从而降低了信访和矛盾纠纷的发生率。
瞄准“网格治理”这条主线。构建全村社会综合治理“一张网”,落小治理单元,有效打通平安建设“神经末梢”。一是在全村全面推行“三级网格”管理模式,包村镇干为一级网格长,支部书记为二级网格长,包片村干为三级网格长,通过“三级网格”,把管理、服务、自治纳入网格中,通过开展日丈量、周巡查、月排查、季度通报活动,使每一个网格都真正成为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二是充分用好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三支专职队伍,作为平安创建的“领头雁”。整个运用志愿者队伍、网格员队伍、五老人群等力量,大力开展法治、反诈防邪、禁赌禁毒、安全生产、为民服务等平安建设宣传活动,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全村形成了镇、村、组、户相互交织、联防联动的网络,为全村平安建设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瞄准“矛盾纠纷”这个变量。充分发挥“中心”牵头、条块结合、多方参与的联合调处机制,加大矛盾纠纷的化解力度,对存在的矛盾纠纷,实现“三个主动”,即主动入户调解,主动解决疑难问题,主动找到当事人协调,切实做到了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化解在源头,稳定在村内。2024年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3起,成功调解3起,调解率达100%。同时,充分发挥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党员、网格员、村警等力量,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开展信息录入、治安防控,参与社会治理、矛盾纠纷调处,根据排查的矛盾纠纷线索,逐级上报矛盾线索,立足矛盾纠纷大小逐级解决处理,做到逐级上报、层层处理。
瞄准“就业增收”这个亮点。村民的腰包鼓了,满意度提升了,乡风文明向好的方向发展了,矛盾纠纷自然也就少了。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口就业,让群众增收致富,工作队带领村两委主动作为。一是利用流转的50余亩土地先后开展菊花、瓜蒌和青贮饲料种植,每年累计组织群众务工80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3万余元。二是结合乡村发展需求,设置村级保洁员和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29人,促进村民稳定就业、增收。三是积极与乡镇企业对接,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和渠道,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2023年,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在镇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成功申报了969万元的“百里镇大竹河河道治理以工代赈”项目,带动大竹村及周边村150余名村民务工就业,为村民发放劳务报酬200余万元,让村民增收致富。既保障了粮食安全,改善了人居环境,又拓展了务工群众增收渠道,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大竹村民的“好口碑”。
近年来,大竹村无上访事件,无刑事案件发生,过去邻里之间打架斗殴、拌嘴吵闹,红事白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撑面子的不良风气得到了历史性地改变,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办事、邻里和谐的新风尚已蔚然成风。大竹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用一颗赤诚的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做实了基层治理的“大文章”。(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