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09:22:25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5837 |
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城西乡依托河湖水域优势,坚持以稻虾共生为抓手,通过推广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有力支撑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眼下的太湖县,活蹦乱跳的小龙虾纷纷“抢鲜”登场,红色的钳子“摆弄”着长长的胡须,蒜蓉、冰镇、麻辣各种花样吃法轮番推出,小龙虾不仅成为菜市场的“顶流”,也是餐桌上的“宠儿”,“辣”了顾客们的舌尖,也“火”了商户的腰包。
每年这时,城西乡茗田水厂负责人李长青迎来了属于他的丰收季,此时他正将收购而来的大批龙虾,按照不同品质仔细分拣,打包好后将运往江浙沪等地区。小龙虾刚上市,他每天都能接到5000斤以上的订单,五一节后,每天发出的订单量将在一万单以上。“这不是市场的极限,而是我的极限。”他笑着说,并“预判”了太湖小龙虾即将迎来“供不应求”的局面。李长青从事龙虾销售已经六年了,每一年的销量都呈现上升趋势,受欢迎的火爆程度让太湖虾收获了名副其实的“市场认证”。
“我们这的龙虾主要是规格好,口感好,批发商反馈的是太湖县的虾子肉质饱满,品质很香甜。”李长青说。
这些龙虾如此深受青睐还要“归功”于虾稻轮作的种养模式,在城西乡树林村,一片片规划整齐的“稻虾轮作”田渐次排开,田里波光粼粼,风景怡人。养殖户林先生夫妇早上四点多便起来“摸黑抓虾”,他们将沉在水中的网笼提起来,拎着网笼轻轻一抖,一个个活蹦乱跳、肉质饱满的小龙虾便滚落到塑料筐中。
眼见收获满满的小龙虾,这对夫妻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拥有500多亩基地,按照目前的产量,预计今年的龙虾产量将达到12万斤。这些龙虾在市场有很高的“人气”,时常有人“慕名”前来购买虾子。
王丽英夫妻养虾经验丰富,他们并不认同传统的“虾子喜脏”的观点,而是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虾稻轮作”的新模式,一经试行,便尝到了甜头,不仅虾子品质更佳,稻子也格外高产,他们的产品一度成为抢手货。
“我们稻田里养的虾是引用花亭湖的活水,并且会定期进行改底,采用科学的方式喂养,所以我们的虾活力十足,底板很干净,肉质也鲜嫩,深受市场欢迎。”养殖户王丽英说。
据了解,“稻虾轮作”是一种立体高效的种养发展模式。小龙虾在土壤中活动,能够起到松土的作用,其排泄物可作为水稻生长的天然有机肥料,产出的稻谷品质高、无公害;而水稻则为龙虾遮阴、避害,提供充分的饵料。“稻虾共养”在田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生态闭环,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两收”,使农田效益倍增。
城西乡积极探索稻虾连作繁养分离技术,将稻虾种养技术优势和自然禀赋资源相结合,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培训授课,从冬季种草、培水到集中放苗精准养殖,不断改进、升级技术,并深入田间向农户积极推广,在实现“一地两用,粮虾双收”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融合。目前,城西乡已有越来越多农户投入到“稻虾共作”高效种养殖行列中,稻虾轮作的产业田已经成为城西人民心中的致富田。
据城西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和友介绍,城西乡现有稻虾种养户19户,种养面积9100亩,每产300左右,产值预计2700万以上,现小龙虾已逐渐上市,目前市场行情非常好。下一步,该中心将积极推广稻虾轮作模式,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扩大种养规模,为土地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太湖县融媒体中心 王璇 尹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