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 10:31:04 编辑: 周心仪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854 |
为进一步巩固发展寺前“朴初故里、秀美寺前”的形象美誉度、法治建设成熟度和营商环境优质度,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寺前镇聚力实施“四大工程”,全力护航乡村振兴,乡村民主法治建设呈现出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态势。
编制普法责任清单,实施“责任驱动”工程。寺前镇始终坚持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成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普法工作责任清单。各成员单位按照清单要求,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加强配合,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对部分普法事项进行项目化管理、专班制推进、清单式落实,在每年三级干部会议上,对全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点评,有力促进全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良性发展。
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实施“头雁领学”工程。建立并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集中学法等制度,在每次召开的镇、村干部会议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形成逢会必讲法、必学法的浓厚氛围,有力提升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学法的积极性。牢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权力制约监督思维,组建以“办公室+司法所+法律顾问”为主要力量的合法性审查队伍,为全镇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合同签订等涉法事务提供全过程的法律保障,使法治成为党委政府施政办事的底线底气、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信心信仰。
强化校园法治宣传教育,实施“法润青苗”工程。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基础上,选任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的人才充实到校园法治建设一线,配优配强法治副校长队伍,为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重要支撑。每年新学期开学之际,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都会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法治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巡讲进校园”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法治纽扣,用法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起“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格局。
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实施“法德共进”工程。近年来,寺前镇坚持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提升为切入点,依托村民活动广场、百姓评理说事点、乡村振兴夜校等载体,广泛搭建法治文化阵地,实现法治元素“满视野”。同时,全面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运用“朴风”调解工作法、“六尺巷工作法”,积极探索“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从源头上预防、以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着力打造出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新格局,描绘出文明和谐、治理有效的法治寺前美丽画卷。中河村、塔镇村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镇区法治文化一条街、塔镇村法治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安庆市法治文化(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塔镇村“厚植法治土壤”护航美丽乡村建设法宣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司法行政案例库,作为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规范性的指导案例被司法部在全国推广。
下一步,寺前镇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突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法治护航为基石,依托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努力构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聚法治之力引领乡村振兴。(戴锴 肖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