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镇传真
北中镇:推行“五微”工作法 建设“平安乡村”
2024-01-04 16:46:34 编辑: 周心仪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153

 

“自推行‘五微’工作法以来,全镇18个行政村平安建设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面提升。”1月2日,北中镇主要负责人在谈到平安乡村建设时介绍,近年来,北中镇探索实施以“微平台、微组织、微激励、微服务、微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五微”治理新模式,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为民服务“无微不至”,精准到位。

 

 

 

“微平台”畅通民声

 

“以前反映问题不知找哪个部门,现在好了,直接在‘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中反映就行了,还能实时看到处理进展情况,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北中镇宝坪村的村民赵跃进对数字乡村服务平台赞不绝口。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北中镇围绕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等问题,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依托“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平台,为群众提供基层治理、便民服务、乡村建设、文明实践等服务内容,村民足不出户可以反映问题,镇村两级管理员收到提醒后,全程跟踪督办,办理情况及时反馈,形成闭环管理,不仅提高了为民办实事工作效率,还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服务距离。

 

 

谈起“数字乡村”建设,中国电信公司安庆分公司下派北中镇宝坪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富足深有体会。他多次组织宝坪村“两委”到公司考察学习和观摩“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并借助公司的技术优势,帮助宝坪村率先在全镇开通“数字乡村”平台,实现了“事前有效预防、事中及时控制、事后溯源警示”的智能化管理。与此同时,北中镇整合辖区技防资源,将“一村一探头”“农村小天网”等工程接入智慧数据管理中心,进一步推动了平安建设数据信息管理。

 

“微组织”化解矛盾

 

 

不久前,北中镇玉岭村的两户村民因山界矛盾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乡贤张义胜得知此事后,将双方当事人请到村“和事佬”工作站,经过耐心劝说,两家矛盾很快得到化解。玉岭村成立“和事佬”工作站,明确“六大工作”任务,即法治宣传、矛盾调解、移风易俗、乡风文明、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为平安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们北中镇,像玉岭村的‘和事佬’,还有很多,他们善用法律、村规、乡情化解矛盾纠纷,助力乡村治理。”北中镇党委政法委员陈兴明说。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北中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根据各村实际,分别成立“个性化调解工作室”,除玉岭村的“和事佬”,还有宝坪村的“状元红”、明珠村“红管家”、沙河村“三关爱”、花冲村“茶亭议事”、浮坵村“打鼓书传文明”、吕河村“检出法治新天地”等特色品牌,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9%。同时,将全镇18个行政村212个村民小组纳入“三级”网格化管理,建立“网格长+网格员+网格信息员”工作模式,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风险排查、矛盾化解、治安管理、志愿服务、信息采集等工作,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微激励”促进参与

 

 

“张大爷,您现在有100积分,可以在村里兑换价值20元的物品。”“王阿姨,您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搞得很好,获得了镇级‘美丽庭院’表彰,给您加20分,希望您继续保持。”在北中镇花冲村“爱心超市”,经常看得到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花冲村党总支书记舒家明介绍:“村民通过创建‘美丽庭院’、践行村规民约、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得积分,然后在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相应分位的物品。10分可兑换一包纸巾,50分可兑换一袋洗衣粉……”

 

北中镇创新激励措施,通过积分奖励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2023年11月,为做好集镇区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对街道乱搭乱建进行集中整治,将农贸菜市场进行搬迁,发放“积分优惠券”1万余元。“小积分”使其成为破解“群众发动难、队伍组建难、事务管理难”的重要抓手,让“小积分”发挥“大作用”。

 

“微服务”托起民生

 

 

为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中镇探索实施党员“1+1”亮牌工程,打造乡村治理的“矩阵网”,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北中镇以自然村和村民小组为基础,科学划分党员“1+1”服务区,在服务区内采取自荐、组织指定或下派的方式,确定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时间的党员牵头服务区组织员,并配齐一名“五老”或乡贤担任服务区监督员。以组织员为队长、监督员为副队长,以服务区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退伍军人和村民代表为骨干,建立志愿服务队,打通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目前,北中镇已在18个行政村划分服务区109个,选举“两员”218名,成立72支志愿服务队,共有队员1500人,形成“组织员+监督员+志愿者+群众”的“综合式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做到群众的重心在哪里,服务群众的脚步就到哪里。北中镇通过对人员力量配备做“加法”、工作负担做“减法”,换来了乡村服务管理上的“乘法”效应,化解矛盾上的“除法”效应,激活乡村治理主体的能量。

 

“微治理”夯实基层

 

 

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只有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类主体共同参与,才能激活基层“细胞”活性,打通基层治理的血脉经络。

 

近年来,北中镇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新路径,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平安北中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大平安”格局。同时,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镇、村综治中心建成率达100%。各村全面推行“百姓说事”制度,聚焦发展大事、民生实事、邻里琐事,做到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协商,大事齐心办,成效众人评,打造依法治镇新高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我镇将持续深化‘五微’工作法在基层工作中的有益实践,不断推进镇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平安北中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北中镇主要负责人说。(吴承钺  朱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