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镇传真
北中镇:山区通富路 乡村添新彩
2023-10-31 18:13:30 编辑: 周心仪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372

近年来,北中镇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家乡的变化:道路变宽了,产业兴旺了,环境变美了,社会和谐稳定了,精神文明生活丰富了……这一切得益于镇党委、政府通过“党建+N”模式,引领全镇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文化旅游等重点工作同步发展,在山村间擘画秀美北中新蓝图。

 

 

党建+产业:青山之间寻致富之道

 

仲秋时节,走进北中镇,满山的油茶花如雪一般透白,又绿又圆的青果挂满枝头。北中镇将军村平均海拔600米,全县最高峰将军山海拔1100多米,全村1500人,祖祖辈辈靠种植水稻、马铃薯为主。“我们这里每年冬天都会积上厚厚的冰雪,不适宜一般农作物生长。以前交通不方便,村里人守着大山,就是富不起来。”退休后的原将军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国回忆道。

 

 

转机始于2017年。在脱贫攻坚战中,将军村依托绿水青山做好文章,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农户撂荒的山地,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产业。起初,村里有些群众还不愿意把自家山场流转给村里,通过多次上门走访、做思想工作,群众慢慢地接受了。2018年,将军村成片发展油茶1500亩,到2019年又发展了600亩。如今,每亩油茶产鲜青果600多斤,价格在1.2~1.5元每斤,产值150余万元,每户年平均收入提高3500元。同时,村民还获得土地租金、劳务报酬金、合作社分红金等。

 

如今,在将军村的发展带动下,全镇种植油茶面积3万亩,探索了一条“林下致富”之道。不止如此,北中镇还是安徽省茶叶“一镇一品”示范乡镇,全镇种植茶叶面积4万亩,年产干茶7800吨,产值达1.5亿元,人均茶叶收入达4500元。北中镇念好“两茶经”,为全镇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党建+治理:“和事佬”助解矛盾纠纷

 

 

“种树护村,行善积福,毁林霸地,作恶招祸……”在玉岭村,每当问起“玉岭村规”的内容,村民们大多都能随口说几句。玉岭村地处皖鄂两省三县交界,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化解矛盾纠纷,是村民群众多年来保留的传统。2023年,玉岭村成立了“和事佬”调解委员会,将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及“五老”人员纳入到村民调解委员会核心力量,并设立“和事佬”调解办公室,依托“党建+乡村治理”模式调解矛盾纠纷。

 

2023年5月,玉岭村张河组的两位村民发生土地界线纠纷。当时村里的“和事佬”就出面调庭,经过现场勘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原有田基5米为界线意见,双方同意并签订调解协议书,这个纠纷问题很快得到妥善调处与化解。像这样的一些农村矛盾纠纷,2023年玉岭村党总支利用“和事佬”调解员,帮助群众排查和梳理矛盾6起,调处和化解矛盾6起,调处成功率达100%,真正做到了矛盾纠纷“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近年来,北中镇各村基层党组织利用“状元故里”自治文化属性,分别牵头制定符合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新北中村规民约”,自推行“新村规民约”以来,民风变了、矛盾纠纷少了,社会治理更和谐了。

 

党建+文旅:擦亮深厚文化“名片”

 

 

明珠村“北桐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吴氏宗祠”是太湖县第一个红色政权,还有将军山“百花洞”藏将军的故事,北中镇被誉为“红色土地”。同时,北中镇还是“状元故里”,清嘉庆元年(1796),宝坪村走出了状元、翰林院编修赵文楷,嘉庆皇帝称赞:“文楷佳名期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此后,他的子孙中,陆续出了6位进士,其中赵畇、赵继元、赵曾重为翰林,光绪皇帝御笔亲书“四代翰林”。近年来,北中镇为擦亮地方红色文化、状元文化这张名片,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中,对古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对古民居进行修复保护,形成一村一景,带动文化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今天我们家客房又满房了!明天早点起来打扫,有人上午就要入住了。”北通大酒店的工作人员说。

 

 

国庆节期间是旅游的旺季。9月26日,该镇举办了一场“太商返乡创业,共襄北中发展”文艺汇演活动,不少在外打工的成功人士和乡贤被邀请返乡“庆国庆、叙乡亲、话发展”,观看了元畈村“红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宗祠”、明珠村“北桐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吴氏宗祠”、马嘶村“赵文楷墓”等景点及太湖展科科技、翔峰锂电、申禾智能等返乡创业企业,切身体会家乡的发展变化。

 

 

“虽说我们这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但是以当年的条件,要发展文旅产业哪有那么容易!”在交流座谈会上,舟山流动党支部书记余顺明感慨万千。余顺明回忆道,当年到舟山打工,从家里出发,需要四天多时间才能到达。现在,只需9个小时。特别是北中镇处于省会合肥、武汉、南昌的中心位置,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要鼓励外出创业青年回乡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或回乡创办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要想发展文旅产业,首先要改善山区的基础设施,为此,镇党委、政府要争取发改、交通、通讯、旅游等部门支持,同时也希望大家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北中镇党委书记汪学平表示。

 

北中镇从特色产业、乡村治理到如今的文旅融合,乡村面貌日新月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群众生活节节攀升……一项项发展成果,是全镇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吴承钺 朱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