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6-15 11:44:03 信息来源: 新华网-安徽频道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3057 |
近年来,太湖县大石乡积极探索“加减乘除”工作法,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新方法、新路径,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注入新能量。
宣处落子,在氛围营造上持续“加”码
通过全方位、广覆盖式宣传,在乡公众号、村先锋站点、网格群、村民群等线上渠道推送信息。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主要交通路口悬挂宣传横幅和张贴海报,通过电子屏、党务村务公开栏、“村村响”广播等进行宣传,结合“主题党日”、乡村振兴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活动进行“嵌入式”宣传。成立“五老”工作室,开展诗“说”信用、书“写”信用、信用“五老”颂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通过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
细处践行,在精准采集上努力“减”量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与乡经发办、社会事务办、农商行、司法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联合建立分享数据库,实现农户家庭成员结构、土地、房屋状况、用贷情况等基础信息共用共享,部分需采集数据可直接提取。从村“两委”、党员、村民组长、联防长和致富能手中推选出88名采集员、284名评议员、98名审议员,开展业务培训会90余场次,提高信息采集系统和手机APP操作的业务能力,提升信息采集和数据审议的速度和质量。通过“线上+线下”的采集方式,对在本乡范围流动劳作的农户,赴田间地头采集;对早出晚归的群众,夜间上门采集;对外出务工的群众,通过微信“调查问卷”小程序、电话在线采集。
实处发力,在场景应用上注重“乘”效
结合不同的信用等级,上线差异化的结果运用场景,让信用户真正享受信用红利。深化“银村共建”,配合做好“金融服务进乡村”活动,与太湖县农商行大石支行共建金融服务室,提供“点餐式”服务,结合信用主体的评级情况,提供5至50万元的信用额度贷款,做到信用变“真金”。优化信用生态,实施“信用助新风行动”,广泛宣传商超购物优惠、县内公共医疗机构优惠等9项福利清单。
推进“信用超市”,实行积分兑换制,积分根据村民信用情况、参加村集体活动等乡风文明的各种需要来确定,每个季度定期开展评议小组会议和信用超市积分兑换实物活动。同时推出“信用超市+”应用场景,强化结果运用。搭建党建书吧,丰富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修建五老活动室,组织志愿者和“五老”队伍定期对AA级及以上信用户家庭中老人、学生开展免费上门走访慰问活动,做到信用变“真服务”;设立信用驿站,提供代收快递、生活日用品选购服务,优化跟踪服务,实现快递服务“零距离”;结合健康小屋,配备血压仪、血糖仪、身高体重计等健康设备,解决健康与养老服务结合的难点、痛点,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新处突破,在乡风文明上不断“除”尘
努力构建务实管用、科学有效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制度体系,营造向上向善、重义守信的乡风文明氛围。制定评议清单,从孝敬老人、邻里关系、热心公益事业、支持村“两委”工作、移风易俗等8个方面开展乡风文明评议,设定失信行为、违法犯罪等“一票否决项”。在“乡村振兴夜校”“党群议事会”上对拟确定的信用户等级进行逐一通报,听取群众的意见,真正将兼具遵纪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的“三好”及有劳动能力、有偿债能力、有生产经营能力的“三有”家庭评为信用户。建立村“红黄两榜”,大力推行“典型引路法”,依托村务公开等渠道,分别在“红榜”公示AAA级信用户,在“黄榜”公示存在失信行为、违法犯罪等“一票否决”事项的农户。组织开展信用“校园行”,宣传乡风文明“优”;信用“承诺墙”,践行乡风文明“要”;信用“戏”说,唱出乡风文明“美”;信用“诗”说,歌颂乡风文明“好”,切实提高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性,引信用之水浇灌乡村振兴美丽之花。(曹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