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11:41:35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3913 |
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连日来,各地面向青年群体就业创业需要,全面推进政策“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也启动了为期100天的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提供超千万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党中央高度重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要切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护航。
抓紧开展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主渠道。其中,校园双选会是指即将毕业的在校生和企业用人代表见面沟通、交流达成合作的双向选择招聘会。校园双选会以其集中、快捷、高效、针对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并以此作为招聘年轻后备人才的首选渠道。对各地各高校来说,要持续开展“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各地各高校要重点邀请对毕业生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企业进校招聘,保持校园招聘活动热度。持续有序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保持各类岗位供给充足,使广大毕业生不仅能“有选择”,而且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助企纾困稳岗扩容。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中小微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在稳定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遇到了许多靠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比如生产模式落后、融资能力较弱、人才资源匮乏、抗风险能力弱等。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再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一手抓帮扶、一手抓发展,助力中小企业爬坡过坎,成长壮大。中小企业发展越好,就业形势就会越好。相关部门要落实落细助企纾困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壮大他们的发展能力,为吸纳就业尤其是高质量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加强困难群体帮扶。困难群体毕业生由于在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存在弱势,更需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予以重点关注、重点服务、重点帮扶。各地各高校要重点对求职受阻和困难家庭毕业生开展就业帮扶,摸清情况、建立台账,努力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具体来讲,针对有就业意愿但在求职中屡屡受挫、尚未落实岗位的毕业生,要帮助其分析诊断求职中的问题,完善个人简历,合理选择就业目标,提升求职技能。针对身体残疾毕业生,精准开展职业能力评估、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量身定制推荐岗位信息。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提供更多岗位对接机会,增强其就业信心。针对有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毕业生,教育引导其敢于面对自我,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干预疏导,消除其心理障碍。
做实做细指导服务。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提供求职就业便利等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将本校、本专业就业实际与就业市场需求讲清讲透,引导毕业生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来进行就业。组织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走出去”,通过企业参访、师生共同参与访企拓岗、行业调研等多种形式,让毕业生亲身体验行业人才需求,了解相关行业和用人单位,认识职场环境,激发求职动力。大力引导毕业生赴基层就业,集中宣传“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城乡社区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重点介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动员毕业生积极报名参与。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不起慢不得。要充分认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复杂性、严峻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工作关键期,进一步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广泛调动起来、充分行动起来,努力帮助更多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