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镇传真
吴永忠:让北中茶香飘向非洲的人
2023-05-23 10:55:17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838

 茶马古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分陕甘、陕康藏、川藏、滇藏四条,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如今,北中镇的夏秋茶走出国门,搭乘中欧专列远销西非塞内加尔,“茶马古道”开新枝。而让北中茶香飘向非洲的,就是原太湖县第十六届政协委员、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中共太湖县北中镇马嘶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太湖县永康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忠。

政企合作:茶香订单飘远洋

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太湖县永康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50吨茶叶通过黄山、浙江进出口渠道拼配批量出口,销往了亚欧,圆了北中茶走出国门梦。这也让吴永忠看到了北中茶香万里飘的希望,2016年以后每年出口在200吨以上,让吴永忠心中的茶香万里梦更加强烈,他要实现自己直接出口创汇。

2020年的一次“北中茶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吴永忠的话语掷地有声:“国内茶叶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北中茶量大又没特殊优势,这些年出口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国外市场的潜力,我希望政府部门能帮忙,从申请材料、生产整改、加工工序改造、厂房改造与设计、产品检测、绿色通道等各方面符合出口许可条件,让公司生产的夏秋茶达到直接出口标准。”

被邀请参会的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县农业农村局、茶叶办的领导刮目相看,彼此几个对视了一会,时任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张正友笑着说:“老吴,这个事我们完全赞成,回去以后局班子会上我会建议让茶叶办同志专门跟你对接。”

随后的两年里,县镇政府、部门帮忙,吴永忠通过280万项目,实施“腾笼换鸟”,将闲置多年的原望天花炮厂厂房改造成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车间,高标准、高质量、高智能的清洁化生产能力,生产的产品通过了多轮次、高层次、严要求的绿色检测,拿到了绿色食品证书,具备了出口条件。2021年10月吴永忠成功申请到太湖县第一张农产品(茶)出口许可证,意味着他圆了茶香万里梦。

2022年,吴永忠的儿子吴清在塞内加尔、摩洛哥成功注册公司,永康公司茶产品又顺利拿到出口权。同年9月开始,直到今年2月初,1600吨适销对路的太湖北中茶,通过“订单”登陆地中海国家的销售市场,深受客户的普遍欢迎。该公司去年产值达4300万元,其中出口创汇20万美元。

 

科技管理:茶香群众增收入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更多的国际订单,无论是茶树的栽植、管理、采摘、保鲜、加工、包装、色选、运输,都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吴永忠认真地说,“严把育树关、采摘关、加工关这三关,这是每一个茶农都要掌握的关键技术。”

如何把好育树关,吴永忠如数家珍。

育好茶树,要选好品种。茶叶品种直接决定了茶叶品质,像我们这里的老品种,生长期长,成茶慢,个头粗大且参差不齐,不适宜机械采摘,这些都是缺点。优点就是,茶味甘甜,清香幽长,耐泡。而吴永忠采用的是无性系改良茶苗,这种茶树适宜于排排成形,统一管理,最大的优点就是适宜于机械操作,可以机耕机翻,机修机采,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育好茶树,要科学管理。通过县局多轮次的培训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县镇技术干部还有村级科技特派员等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历年来,吴永忠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和生物农药应用推广,年施用有机肥360吨左右,推广应用生物农药近300余件(套),极大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地力,减少了化肥农药残留,增强了茶叶质量安全系数,充分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育好茶树,要定期修剪台刈。茶树是一种很神奇的物种。如果不定期修剪的话,到后来基本上就只长树不增叶了,所以年年夏秋茶之后要迅速修剪,使茶树保持整体上“一头平”,而且生长三四年后要执行台刈,让茶树来年重绽新芽。

如何把好采摘关,吴永忠更是手到擒来。

春茶以产名优茶为主,主要是谷尖类。每年三四月间,清一色手工采摘,而且茶苗要求也非常高,特别是明前茶,要求一叶一芯,摘下茶叶片儿不到几分钟,豁口即迅速凝固,不影响茶苗的再次生长。清明后即以普茶为主,主要有禅茶、弦月等,也是手工采摘。

每年五月以后,即进入夏秋茶阶段,一般延伸到十月上中旬。主要采用机械采摘。通常情况下,夏秋茶制作分4个轮次。五月上中旬、六月中下旬、八月上中旬和十月上中旬。一般采用双人采摘模式。很多情况是脱贫户夫妻二人采摘。平均每天采摘近2000斤茶草,价值700-800元左右。也就是说夫妻俩每人每天300-400元,夏秋茶结束,一般需要90天左右,人均收入近36000余元。

如何把好加工关,吴永忠更是眉飞色舞,“要想茶叶卖得好,看相、品味、价格三件宝”。

一是看相。如果加工出来的茶叶五大三粗,枝条松软,色泽不匀,那注定是卖不了大价钱的。如何保证做出来的茶枝条细小,紧凑,结实,色泽均匀,清香扑鼻,让人爱不释手呢?吴永忠继厂房投资结束后,去年下半年又投资1000余万元升级改造清洁标准化茶叶生产机械设备。“只有自动化设备才能做到从头到尾一致。”吴永忠深有体会地说,“特别是色选机的投入使用,让我更有信心扩大出口量。”

二是品味。话说透彻一点,人家买茶是为了喝,而不是为了看。所以,如何保证茶叶品质,让茶叶久留香,还真是个技术活。真空包装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吴永忠投入包装装置近40台(套),让包装好的茶叶禁得起运输折腾,既保鲜,又留香。客户满意,自己放心。

三是价格。非洲国家主要都是发展中国家,据说,消费水平相当于六十年前的北中老区。所以价格不会太高,相当于每公斤干茶一般人民币25-26元,最高30元左右。

 

抱团致富:茶香发展俱乐部

北中镇现有茶园约4万亩,年产干茶超过8000吨,人均茶叶收入4000元以上,无论面积、数量、收入,均占全县的半壁江山,获得“安徽省茶叶一镇一品示范乡镇”“安徽省茶叶加工聚群示范乡镇”的荣誉。其中,望天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称号。

“当初,北中一般是过了六月就无人采茶。如果没有参加县农业农村局的培训,知道秋茶可以延伸到十月份,每亩可以增收1000元左右,就不会有北中夏秋茶了。”吴永忠真诚地说,“现在,北中的地形地貌与地势,4万亩茶园几乎有一半以上可以生产夏秋茶,也就是说全镇能增加夏秋茶收入2000万元。但是,如何让这2000万的数据变成真金白银,不得不令人思考。”

身为人大代表,又是基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吴永忠通过人大议案的方式谋求北中茶叶高质量发展之路。

北中镇现有茶叶公司、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茶叶家庭农场、茶叶加工厂等多达100余家,当前是各自为政,缺乏一个龙头企业来带领。吴永忠原本以茶叶育苗、茶叶收购、茶叶精加工、茶叶销售为主,实行种、养、加“一体化”生产,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的公司经营模式,通过深思熟虑,创造了“公司+主体(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即通过太湖县永康茶叶有限公司与望天片区内的茶叶经营主体(或者大户)、茶农签订合作协议,由该公司为当地茶叶经营主体(大户)、茶农提供“四个一”服务,即统一提供高品质茶叶苗、统一提供有机肥料、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按市场保低价进行茶叶收购,让望天片区茶叶经营主体(大户)、茶农发展茶叶无后顾之忧。

去年以来,太湖县永康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公司+经营主体(大户)+农户”的模式,在三个月内即成功组产1600吨夏秋茶,顺利完成了出口订单任务。目前,望天、宝坪、江河及马嘶本村的主要经营主体(大户)、农户共26人参与到出口创汇中来。

下一步,为了满足塞内加尔和摩洛哥两个国家的订单需求,吴永忠跟儿子吴清再次谋划,通过问卷调查摸底,并征求县内外茶叶专家意见,决定将上述模式向北中全镇推广。目前正在考虑以“北中夏秋茶联营体”方式,吸纳更多茶叶经营主体参加到出口创汇大军中来,让这里成为北中茶叶产业发展的“俱乐部”。

展望未来:茶香北中谱新篇

2016年,北中镇党委、政府提出“打造茶香特色小镇”,以茶兴农,将茶叶作为北中镇强农富农的首位产业以来,“茶香北中”成为北中镇对外宣传的崭新名片。

几年来,通过“打造茶香特色小镇”的实践,年年召开茶产业发展座谈会,吴永忠的公司就有好几次被选为会址,既是会场,又是现场。会场讨论发展策略,现场观摩出口流程操作,现身说法,鼓励出口,让“茶香北中”名片飘洋过海,响誉非洲。

今年年初,北中镇组织召开北中茶产业发展论坛。论坛上,吴永忠认为,北中镇党委、政府提出“打造茶香特色小镇”,符合当地实情,行得通,必须长期坚持。以他的公司为例,过去是一个小作坊,处处受外地制约,本地茶叶卖不出去。后来,扩大了生产,产业越做越大,农民再也不为卖茶难而发愁了。

吴永忠说,“一改两为”就是改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业优环境。要把“内搭平台,外联老乡”作为加大“双招双引”工作的定盘星,将在外创业青年引回来,扩大产业链、补强产业链。通过“村企共建、产金互促”的新模式,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他的公司,夏秋茶产品不仅远销湖南、湖北、河南、福建、庐江、黄山等内地,还远销到非洲塞内加尔等国外,形成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仅2022年发放人员工资80.6万元,为马嘶村集体经济创收9.12万元。

吴永忠说,他作为一名县级人大代表、一名乡镇企业代表、一名基层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要大声疾呼,为民发声,为民代言。在新的一年里,要再接再厉,踔厉奋发,把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内化成一种自觉,撸起袖子加油干!(杨运松 吴承钺 尹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