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地评线】中安时评:“顾家+创收”两不误的家庭工坊多多益善
2023-03-17 10:45:13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612

  织袜、翻袜、定型……沐浴着春日暖阳,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朝阳社区家庭工坊户凌孝凤家里,自从办起了家庭工坊,凌孝凤一直没得闲。家里12台织袜机正高速有序运转着,也编织着凌孝凤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然而,当前有不少农村中年妇女,因要照顾小孩和老人,不能出远门打工挣钱,家门口又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只能在家当全职妈妈。这势必影响农村实现共同富裕进程。如地处秦巴山区的汉滨区,曾是陕南国家深度贫困县(区),土地贫瘠,农民难以解决温饱问题。同时,该区还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岭生态保护区,工业发展受限,农民60%以上的收入依靠外出务工。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在家照顾老人和儿童,这样的务工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容易返贫。

  为更好地解决留守人员就业问题,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近年来,像陕西省汉滨区这样,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导,园区主抓、镇村协同,市场运行、互利共赢”的原则,因地制宜推出的各种形式“家庭工坊”产业发展模式还有很多。如在湖北省麻城市夫子河镇,地方党委多次组织活动,以村为单位,向想学的妇女传授钩编手工的基础方法,以编织巧手骨干为依托,上门传授编织技术,形成“1+N”师傅带徒培养模式,帮助更多妇女掌握手工编织技术居家就业。即在家有岗、居家也能挣钱,实现了“顾家+创收”两不误,可谓一举双赢。同时,还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乡村振兴,吸纳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就业。

  中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因此,各地应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依旧是代表们关注的热词,如何接续奋斗,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工作部署,结合各地实际,建真言献良策。笔者认为,当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因为一个个产业的兴旺,承载千家万户的就业期待;一个个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托举千万家庭的“稳稳幸福”。因此,期待各地进一步总结过去成功经验,持续聚焦产业发展,以一家家农民合作社的成立运行、一间间工厂的引进开工、一个个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让更多农民朋友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拥有留在家里顾老扶幼的满满底气,拥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并不断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真正让更多人能实现“在家门口打工”的期待,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刘纯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