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4 17:15:17 编辑: 杨玉娟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303 |
为改变以前“种在地上,收在天上”的传统种植模式,小池镇小池村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田达到“旱能灌、涝能排、路能开、机能收”的现代农业模式,打牢乡村振兴基石。
临近春节,冬阳惫懒,寒风侵肌。记者来到小池镇小池村徐屋畈的高标准农田施工项目现场,只见挖土机、推土机穿梭不停,平整土地田块、修整田间道路、修建灌溉渠排水沟……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成旺告诉记者,小池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525亩土地平整、塘堰4座、泵站3座、沟渠5.35公里、涵洞71座、机耕路2.67公里,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接近尾声。
高标准农田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成旺说:“工程总投资620余万元,工程分三大部分,一是土地平整,二是农田水利,这是这个工程的主要施工范围,第三是田间道路......整个工程现在已经完成80%,其余工作大概要明年(2022年)三月底全部竣工。”
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之后,农业发展将向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方向转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这也吸引了不少本地、外地的种植大户的注意,小池村的种植大户马章洪就是其中之一。走在田间,看着连片的宽阔田地,马章洪满怀期待。
小池村种粮大户马章洪说:“这片田原来道路交通以及各方面都不怎么样,经过改造之后,农田能实行机械化操作,我期望能把这片田搞得更好,能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大大提高我们的收益。”
高标准农田通过集中连片建设,可进行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了规模效益,同时节水、节肥、节药、节人工,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小池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志斌介绍到,徐屋畈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将由村里的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流转、统一管理、高效经营。
小池镇小池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志斌说:“建设成功的区间内,道路、水利我们统一管理,原来对水利道路的管理极其混乱,现在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流转以后,我们的管理就能保护田间道路、水利设施。现在平整完以后,大型机械,像悬杆机、点播机、无人机喷洒农药,都能够实施,大大节约了人工使用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益。”(见习记者 徐 虹 姚权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