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7 09:39:36 编辑: 杨玉娟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679 |
开栏语: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备受关注的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也将于近期召开,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深入贯彻县党代会、县委十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面展示各级各部门今年以来的发展成绩,喜迎县“两会”召开,从今天起,县融媒体中心开设《开局看发展 喜迎县“两会”》专栏。
聚焦“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县中心工作的亮点之处和特色做法,展现新成绩、新气象,进一步激励全县上下开拓进取,奋勇争先,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太湖作出新贡献。
今天播出第一篇——《以“创牌”为起点 聚“创新”之动力》
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切实优化服务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创牌申证工作,推动企业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打响太湖县域工业经济品牌。
安徽宏宇五洲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我县一家拥有10年历史的知名招商引资企业。以临床注射、输液输血耗材加工销售为主导经营方向的他们,近年来在产品研发上下足了功夫。在厂区中心区域22000平方米的净化车间内,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一种新型医用穿刺针,这种针品因为多出一个实用方便的小装置,即可有效减少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因意外刺伤而导致的病毒感染。
公司生产部经理陶贺龙介绍说:“它与常见的普通注射针相比多了一个安全保护套,在注射完成以后,通过按压保护套,可将整个穿刺针体完全覆盖起来,这样一来可以保护医务工作者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的安全。”
据悉,作为该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加工的医用耗材,这款安全注射针于2018年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短短三年过去,它已快速成为公司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拳头产品,年销量超过4400万支。而这一亮眼成绩的取得,依仗的正是公司强大的幕后研发团队。记者了解到,在宏宇五洲公司现有的950名员工之中,科研人员就有113人,其中核心研发人员13人。同时公司还在已有团队的基础上,通过高薪聘请前沿技术顾问的方式,持续提升企业研发团队的创新力以及产品的竞争力,每年的研发投入高达2000余万元。在创新引领发展的思路统领之下,宏宇五洲已成功申报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精品”“省市数字化车间”等荣誉称号,并得到了“产业链短板领域技术改造”“一次性使用输注穿刺类医疗器械技改及扩建”等项目支持,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能。
“后续我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长期留置导管类和中高端医用耗材不断开发,拓展市场,争取申报更多认证及荣誉称号,让公司产品品牌更加响亮。”安徽宏宇五洲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余刚说。
在创新产品的同时,如何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智慧化也是我县企业技改的主要方向。在集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入口处,一块智能显示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生产班次KPI、车间投入产出比、近30天机长废品合计排行榜等近十项统计栏目一目了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烫模车间MES监控中心看板,属于车间智能化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套智能化生产系统总投资几百万元,通过它就能实现生产制造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让车间自动派单、自动统计、大数据整合分析成为现实。”该公司公司总裁助理姚发征说。
据悉,作为我县目前的一家上市企业,集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设备设施、产品研发、行业经验等方面在行业内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历经20多年的经营与发展,公司已拥有强大的烟标产品研发和材料研发能力,完善齐备的烟用包装纸加工工艺,在秉承低成本、低能耗的绿色环保理念的前提下,通过引用国际先进的数码印刷机、全自动烫模机等先进设备,目前已具备自动、快速、高效的产品打样工作,2018年至今,公司设计研发并被客户选中投放市场的烟用条与盒包装纸新产品达11款,公司烟用包装纸年度产能可达110万大箱,公司也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省数字化车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智能化工厂等荣誉称号,高质量发展理念在集友得到了生动诠释。
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企业的主动创新意识之外,相关部门的悉心指导与服务同样不可或缺。作为安商惠企的“娘家人”,县科经信局每年都会提前在创牌项目上建立培育库,积极为企业创牌申证提供政策指导,及时提醒相关企业筹备申报材料,发挥部门间沟通协调作用,每年可为企业争取奖励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
“在创牌申证过程中,县科经信局为我们提供了点对点的贴心指导和一条龙服务,针对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好项目、好政策以及荣誉称号,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太湖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公司产业创新和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安徽赛迈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燕说。
据统计,近五年以来,我县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工业、科技41大类301项创牌申证荣誉,获得国家、省、市级工业、科技奖补资金共计15818.39万元,其中获得支持制造强省、民营经济等相关政策资金约5039.6万元,仅2021年就获得支持制造强省等相关政策资金约2000万元;市加快工业发展政策资金约5774.19万元;省级科技奖补资金约502.4万元,市级科技奖补资金约1502.2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摸排培育到位。广泛开展走访调研,宣传创牌申证和制造强省等相关政策,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研讨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根据企业情况建立并动态调整项目培育库名单,争取培育一个成功申报一个。二是及时通知到位。接到上级部门项目申报通知后,第一时间转发至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各种平台,并及时电话通知符合条件企业,确保申报信息及时传达。三是精准指导到位。“一对一”帮助企业精准定位合适项目,通过微信、走访等“线上线下”灵活方式指导企业组织申报材料,告知注意事项,核实信息并进行初审,择优推荐上报。四是跟踪对接到位。积极协调对接上级部门,跟踪项目评审进展,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并通知企业补充材料,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确保项目申报成功。”县科经信局副局长石婵娟表示。(记 者:吴光磊 见习记者 汪子妍)